开发区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
调处率97.1%
加速非警务警情流转
推动问题一站式解决
开发区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
调处率97.1%
加速非警务警情流转
推动问题一站式解决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没想到一个电话就帮我要回了货款,你们这个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真的太棒了。”日前,经济开发区子政路发生了一起纠纷。原因是厂家拖欠货款,货车司机堵门讨债。经过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流转,十几分钟后,政务110中心先期处置队员到达现场。处置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多轮调解,最后促成双方达成和解。货车司机对处理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记者了解到,为了精准分流警情,精细服务群众,提升问题处理质效,经济开发区因地制宜,全面部署推进非警务类警情分流工作。今年3月,该区正式成立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基层治理四平台+企业专属网格”的“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并建立“12510”工作机制,24小时在线执勤,承担处置非警务类警情职责,推动非警务警情一站式处置。
“中心实体化运作,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互融互通,更是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开发区综合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卞文涛说,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的成立有助于非警务警情找到“娘家”,利于问题的快速解决,避免了部门间推诿扯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警务资源,让派出所有更多警力投入打防管控等主业上。
截至目前,开发区综合指挥平台实际流转纠纷共174起。其中,民事纠纷81起,占46%;劳资纠纷69起,占40%;合同纠纷10起,占6%;其他纠纷13起,占8%。据统计,成功现场处置或带回处置纠纷169起,成功调处率达97.1%,实现了群众诉求“件件有受理,事事有落实”,推动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据了解,为了让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先期处置工作人员今后能更加从容应对、高效处置突发事件,夯实业务基础,日前,开发区邀请派出所民警和劳动保障调解专家开展非警务事项处置培训活动。现场紧紧围绕如何快速分辨事项是否为治安类案件,尤其是感情纠纷、工地讨薪类,提升自身安全防护能力等重点类别进行讲解。劳动保障调解专家进行劳资纠纷业务培训,重点讲解如何快速现场解决劳资纠纷和民事纠纷等。
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非警务事项处置中心将进一步落实“12510”机制,加强业务培训,结合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提高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中心与企业专属网格、企业社会治理微中心的互动交流,打通双向流转机制,防止重复报警、事件升级现象,实现快响应、快流转、快协调、快处置、快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