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文旅动态

文章导航

  一针一线传承经典

  全心全意绘绣宏图

  《清明上河图》

  绣卷在大司巷

  小学展出

  □融媒记者 吕鹏

  “这两幅绣卷太壮观了。”9日上午,两幅长约50米的《清明上河图》绣卷在大司巷小学展出,全校师生排队有序观看。

  据了解,这两幅《清明上河图》采用古绢为底,纯手工绣制,是经济开发区长恬村李忠青、李仙云夫妇历时十多年完成的。仔细观赏这两幅绣品,不难发现作者把原作品中的人物、牲畜、轿、船只,以及气势磅礴的桥梁和城楼,都绣得惟妙惟肖,真实还原了原画的韵味。

  “长度45米的《清明上河图》是参照清院本而作,用了80多种不同色线,其中有人物1600多个,房屋近50处,车、轿20多辆,大小船只20多艘,还有数百头动物牲畜。”李仙云介绍,另一幅长度50米的则是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

  聊起为何要绣《清明上河图》,李仙云回忆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她看到运动健儿努力拼搏为国争光时,内心激情澎湃。她因为从小跟着奶奶学刺绣,也当过裁缝,所以抽空会做一些刺绣,当时就产生了绣巨幅《清明上河图》的念头。

  立下目标后,李仙云很少看电视,也几乎不出门,一门心思扑在刺绣上。刺绣看起来简单,但想要绣好并不容易,更不用说是绣巨幅《清明上河图》了。“稍不留神就会绣错,而且一旦发现有一页图纸对不上,那就得全部拆掉重新绣。” 李仙云告诉记者,虽然刺绣的过程很枯燥,但每当绣完一部分,离目标就近了一步,她就有很大的满足感。

  “体会,创作巨匠的博大精深;感悟,经典艺术的不朽传奇。”在刺绣的后半部分,酷爱书画的李忠青不仅为刺绣题写了跋文,还设计了“仙云刺绣”的印章。

  “我在课本中学到过《清明上河图》,一直以为它只能用画笔来呈现,今天看到这幅巨幅绣品后,我的内心很是震撼。” 五年级学生胡来来看完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的同班同学周紫涵也表示,如此宏伟的作品需要作者通过一针一线来完成,她要学习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李仙云希望在余下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独一无二的中国名画刺绣。

  扫一扫 看精彩


永康日报 文旅动态 00015 2021-06-11 永康日报2021-06-1100007;永康日报2021-06-1100008;永康日报2021-06-1100009;永康日报2021-06-1100014;永康日报2021-06-1100015 2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