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文旅动态

文章导航

  铸铁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融媒记者 高婷婷

  10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正式出炉。其中,永康铸铁技艺榜上有名,成为继《九狮图》《十八蝴蝶》、醒感戏、永康锡雕、方岩庙会、永康鼓词等后,我市第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我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铸铁,是指生铁、废钢、铁含金等通过熔化,铸造成各种器具的过程。传统的永康铸铁,以铸造民用铁镬、铁壶及其他生活、生产用品为主。永康地处浙江中部,向来多五金工匠,素称百工之乡,铸铁为五金行当中重要一行,历史悠久。据1991年版《永康县志》载:“早在清代,就有铸铁工匠在县内外设坊建场,自制铸炉,从事翻砂浇铸食锅、秤砣、铁壶等。”沿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永康铸铁工匠已遍布本省及闽、皖、赣、湘或更远的地区开设镬炉作坊,从事铸铁行当。

  铸铁技艺保留了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历史印证,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是研究社会发展史的宝贵遗产。其次,铸铁制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内涵,是永康五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永康铸铁工艺精良,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地域性,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经济前景好。经过千年来的生产性传承与创新,铸铁已成为永康五金行业中的重要门类。

  永康铸铁文化曾经影响几代人的生产生活,辐射大半个中国。随着社会的发展,永康铸铁被赋予了新的要求,永康铸铁人及时调整思路,开发了多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省级非遗“永康铸铁(铁锅、铁壶)”代表性传承人胡志强专注铸铁技艺40余年,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蜡模工艺,研制改良制成艺术铁壶、铁杯、茶托、茶盘等茶文化系列配套制品,入驻全国各大商场、知名茶楼,并远销日本、欧洲十几个国家,扩大了永康铸铁的国际影响。

  近年来,我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项目16项、金华市级项目44项,建设起了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的非遗品牌。原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吕美丽告诉记者,这几年,我市积极探索一条文旅结合的非遗保护之路,以美丽乡村为背景,拍摄锡雕、铜艺、钉秤、打金打银、方岩庙会等主题纪录片,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芝英镇“半面街”上经年不息的捶打声,前仓镇大陈村的“创匠工坊”汇聚着布艺、陶艺等多项非遗手艺,石柱镇塘里村“掌声工坊”展示着精美绝伦的银器,《十八蝴蝶》在高镇翩翩飞舞……这样鲜活的例子在永康新农村建设中比比皆是。非遗“反哺”农村旅游业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文化之魂;而在乡土舞台上,非遗也同样得到了活态传承,生生不息。

  工匠正在铸铁


永康日报 文旅动态 00015 2021-06-11 永康日报2021-06-1100010;永康日报2021-06-1100011;4220294;永康日报2021-06-1100012;永康日报2021-06-1100013 2 2021年06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