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把丑陋垃圾筒扫进历史垃圾筒里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

  “康康一号”的投入使用,足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者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实实在在为民着想、为民解忧的担当与作为。

  垃圾分类“分”出了一种新时尚、一道风景线,这是近日发生在永康老旧小区的新闻,首辆远看像移动冰淇淋售卖车的智能化垃圾分类车,从此与东城街道平安小区的居民“不见不散”,它出色的作业频频获得居民的点赞。(详见本报18日第1版和第3版报道)

  “康康一号”,名字很好听,寓意永康在垃圾分类智能化中结出的硕果。它是一个“智能宝宝”,社区居民大家的“宝宝”。“生”这个“宝宝”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非常有创意,把“宝宝”打扮得如此前卫、漂亮。远远开来时,各家各户的宝宝们会不会拉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手,嚷嚷着要去买冰淇淋吃呢?要是投入“大嘴”的可回收物真能换得冰淇淋吃,那可真的赞了。当然,这漂亮的卡通外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喜爱,也已经足够了。

  这个卡通宝宝的优秀,不仅仅在于其漂亮的脸蛋,更在于满满的科技感。居民上前扫码,它便张开四色大嘴,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垃圾,来者不拒。通过大屏幕,居民能看到内部进行垃圾分拣的全过程。“康康一号”还有自动称重、实时传输数据、实时监控、垃圾分类宣传等“黑科技”功能。这样聪明能干的“宝宝”,就不得不让居民们刮目相看,它减轻了社区管理员和志愿者人工分捡的劳动强度。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2019年9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这场“垃圾革命”事关大民生,分类收集处理得好,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在这项工作上,浙江始终走在了前列,永康量身定制的“康康一号”就是一个好例证。它之所以获得市民的喜爱和点赞,是因为大多数居民在垃圾分类的进程中,看到了政府的有效作为,渐渐地从不理解、不适应,转变到如今的积极参与、自觉而行。

  作为我市首辆智能化垃圾分类车,“康康一号”能在平安小区投入使用,足见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管理者确实是花了心思的,也反映了执法部门在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中实实在在为民着想、为民解忧的担当与作为。这其中,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很重要。传统简陋的垃圾筒、垃圾房,建在谁的窗口或楼下谁都会觉得不舒服;而分拣员把整个头都伸进垃圾筒去分拣垃圾,他们的健康也令人担忧。即使现在有不少外观新颖的自助式垃圾柜,但由于操作繁琐,很少有人去使用,大多成为一种摆设。而“不给居民添堵”的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为老旧小区居民开来了操作简单、不占地方、闻不到一点异味的“智能宝”,有效地解决了设点难、投放难等问题。

  乐见继“康康一号”落户平安小区后,“康康二号”“康康三号”……一号一号地开进我市各个老旧小区,使之真正成为永康垃圾分类的新时尚,成为浙江垃圾分类的新标杆,成为生态宜居美丽永城的风景线。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20-06-22 永康日报2020-06-2200014;永康日报2020-06-2200015;永康日报2020-06-2200017;永康日报2020-06-2200018;永康日报2020-06-2200019;永康日报2020-06-2200016 2 2020年06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