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辟聚才洼地 打造用才高地
□本报特约评论员
赵开浪
“
人才新政20条是永康新腾飞的关键。一如既往求贤若渴,开辟聚才洼地,打造用才高地,就会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市出台人才新政20条,给予顶尖人才最高亿元资助,为大学生提供各类补贴。一系列组合拳,招招展示出我市吸纳人才的眼界、魄力、气度。从资金资助到环境营造,我市集聚人才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还需打造用才高地,使人才各尽其能。(详见本报17日第1版报道)
人才是“千里马”,因此必须要给良驹多点“粮草”。过去,我市招引人才的力度与一些人才的期望值尚有一定差距,政策落地效果大打折扣。有的企业人才来了又走,走了再招。有的企业目光短浅,高薪聘用高级人才一两年,学会了技术,就把人才“炒鱿鱼”来节省开支。有的人才眼高手低,戒备心理十分严重,不能很好融入我市企业工作环境。“尚贤者,政之本也。”开辟聚才洼地,打造用才高地,就会形成好环境,从而实现人才聚、事业兴。
形成聚才洼地、用才高地要给人才多些“青睐”。企业和人才是双向互动的整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人才成长离不开企业支持。两者如鱼和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府作为维系企业和人才情感的桥梁和纽带,不能出台政策后就当甩手掌柜了,而要不断开辟聚才洼地。而企业需摒弃“过河拆桥”思想,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广的胸怀聚才。在互利双赢的发展中,不断提升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充分彰显我市吸纳人才的张力。
形成聚才洼地、用才高地要给人才多些“便利”。人才来我市之后,除了待遇之外,最关心的是安家和子女就学。我市腾出优质教学资源让外来人才子女上学,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必将得到人才的更好回报。前不久,政府推出“云社区”招聘,以“屏对屏”代替“面对面”,从面试到签约,全程足不出户,更多现场招聘切换到“数字频道”,人才得到更多便利。
形成聚才洼地、用才高地要给人才多些“舒畅”。年薪制也好、绩效奖也罢,对于人才来说,他们愿意留在大城市,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小县城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今年我市几大综合体快马加鞭建设,相信会成为吸引人才的一个“加分项”。当然,人才在企业能否过得舒畅,还与老板的观念、气度息息相关。来自丽水松阳的程明松在步阳公司一干就是20年。他说步阳公司重视企业文化,让人心情舒畅,自然而然不想再走了。天目琴行总经理李依伟把武汉、西安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引进后,许诺工作满5年给予他们相应的股份,极大调动了人才的积极性,其中古筝老师赵展已在我市十几年,学生频频在省、全国获奖。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人才新政20条是永康新腾飞的关键,一如既往求贤若渴,就会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