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动态

艺术馆十周岁

  艺术馆十周岁

  □鲁光

  前两天,我刚从老家永康回京。我晚年回老家落脚之处——五峰山居,二零二零年已签协议捐赠故乡政府。但协议中有一条,生前依然可以居住。我今年已八十八岁,回去的机会愈来愈少,不如早日送掉,好使山居发挥更大作用。整理山居物品时,我发现从北京带到山居的书,大多未看。而这些书都是我想看的。其中有几十本是朋友赠送的签名本。如周思聪、卢沉、崔子范、亚明、方济众、赖少琪、段云、高莽、戴厚英、何振梁、范曾、连辑等。

  我爱书如命,上中学时买不起书,就到书店读。上大学时有几元钱助学金,常去旧书店淘书。我没钱坐车,捧着书,步行回校。工作后,我见喜欢的书便买,朋友送的书亦多,可以说,家中书刊堆积如山。自己读不过来就留给别人读。最好的办法,是送图书馆、艺术馆。我送老家图书馆、艺术馆的书已超万本。名家签名本就有一百多本。

  两年未回家,回到山居第二天,我便去市博物馆看我的艺术馆。鲁光艺术馆坐落在博物馆一楼。创建于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六日,至今已十周年。十年大庆,庆祝活动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馆里陈列的都是十年前的作品,观众企望看我近年的新画。言之有理,我选出几十幅近作,以“文学入画”的水墨作品,办个小展览,以满足观众的愿望。同时,也向故乡的父老乡亲作个汇报。艺术馆开办之初,我曾说,艺术馆是一个大众会客厅。没有统计过,十年来观众有多少,但南来北往客不断。我老家方岩镇两头门村的村民来馆里观看过。有的小孩不止一次进过馆,每次都选一幅最喜欢的画,站在画前,让妈妈拍照。市里还让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有一回,我碰到了大司巷小学的学生来观展。他们提问,我回答,好不热闹。

  眼下,多所小学已建立鲁光艺术促进会少儿创作园。这次返里还为两所小学——大司巷小学、方岩景区小学授牌。与中国书画报、永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鲁光艺术奖已举办第六次,鲁光艺术馆参与承办。这项活动,参与的少年儿童多,影响广泛。

  艺术馆经过装修调整,焕然一新。挂了多年的丈二匹红烛,换成厚重的五牛图,产生了一种新的氛围。进门时,我题写的“人生如牛”四个大字,更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去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在五牛图前,久久立足观赏。他疾书“画牛翁”三个字送我。我已刻匾挂在居屋墙上。艺术馆门外厅墙上五牛图铜雕,是最亮眼的。以牛为伴,以牛为友,以牛为师。一生画牛,一世做牛。牛画上常题:站着是条汉,卧倒是座山。其实,这十个字就是我的人生格言。永康是五金之乡,铜铸五牛,是永康特色,也充分彰显我这个永康人的本性。旅居澳大利亚的朋友参观艺术馆后,与我合影留念,我们就选铜雕五牛图作背景。

  故乡人爱我,厚待我,创建首个个人艺术馆,造福后人。在有生之年,我将继续努力充实它,丰富它,完美它。在庆贺艺术馆创办十周年之际,我虽身在京城,无缘亲历现场的欢乐,但我要表达一个年届九十老人的真诚心愿。

  二零二五年五月十五日于北京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动态 00005 艺术馆十周岁 2025-05-20 永康日报2025-05-2000007 2 2025年05月20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