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社会·科普

这个动作坚持不了10秒
心血管可能不太好

  这个动作坚持不了10秒

  心血管可能不太好

  与血压、血脂、血糖等一样,平衡力是衡量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甚至能反映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问题。《生命时报》综合多位专家观点,列出平衡力对寿命的重要性。

  平衡力差,心血管不会太好

  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平衡能力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问题。

  心脏病风险。研究显示,无法单脚站立10秒者,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84%,其中心脏病风险升高50%。

  平衡差的人下肢血流往往不畅,心脏需要更费力地泵血,长此以往会加重心脏负担;调节平衡的自主神经失调,会引发血压“过山车”,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中风风险。中风患者中,83%的人有明显的平衡障碍,平衡差的人二次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两倍。原因包括中风患者小脑平衡中枢供血不足,平衡差又会导致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进而使血栓更易形成。

  认知衰退风险。平衡能力下降者,5年内记忆力减退风险增加4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30%。

  为了测试平衡能力,科学家设计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如闭目单足站立试验。

  具体方法:两臂侧平举,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闭眼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脚离开地面且不与另一脚发生接触。普通人应能保持10秒以上。研究显示,闭眼单脚站立每减少1秒,相当于身体老化0.7年。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山田教授表示,闭眼单腿站立能测试出反应肌力与平衡的功能,有助于判断人体老化程度。无论性别、年纪,闭眼单腿站立时间>9秒的人,身体可能更年轻。

  《英国医学杂志(BMJ)》上一项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了平衡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不能单腿保持平衡10秒的中老年人,在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几乎是能够保持平衡的人的两倍。

  平衡力差,全身都受伤

  由于平衡的实现需要靠视觉、肌肉力量、神经系统等多重机制相互协调,一旦平衡力下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严重时甚至致命。

  摔倒致死风险增加。在我国,跌倒死亡是65岁以上老人因伤害致死的第一位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报告指出,全球每年有30余万人死于跌倒。

  出现眩晕耳鸣症状。内耳前庭器官不仅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平衡,还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关。比如,人在坐车时,前庭器官受到过度的运动刺激,就会影响神经中枢,引起晕车反应。

  有研究表明,前庭功能差的人,不仅平衡差,也更易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头痛等症状。

  关节更易受伤。平衡力下降后,运动能力受限,肌肉锻炼机会减少,久之,便难以带动骨骼正常运动,出现韧带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关节疾病早发等一连串不良后果。

  反应能力下降。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反应速度集中体现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反应力与平衡力间具有相关性,锻炼平衡力可以提高反应力,反之,平衡力下降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反应速度。

  每天5分钟练出“超稳”体质

  通常认为,平衡力下降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肥胖、吸烟、缺乏锻炼等也可能削弱平衡力。

  自然衰老。40岁起,在动态平衡维持中非常重要的前庭功能会衰退,70岁时灵敏度只剩青年时的40%;肌肉每年流失1%,尤其是下肢力量减弱,会影响平衡能力。

  药物副作用。如吃降压药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使人起身时站不稳;服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可能影响神经传导,降低平衡能力。

  生活方式不良。久坐人群的臀肌会“休眠”。研究显示连续坐2小时,会使平衡能力下降5%;长期熬夜会打乱小脑节律调节,或让人出现“醉酒步态”。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这个动作坚持不了10秒,心血管可能不太好》)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科普 00006 这个动作坚持不了10秒
心血管可能不太好
2025-04-21 永康日报2025-04-2100006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