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翰墨薪火 专注匠心育人
“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走过二十载
![]() |
传递翰墨薪火 专注匠心育人
“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走过二十载
开栏语
截至去年,“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已连续开展了二十届。作为一项以笔墨为媒的文化竞赛,它为我市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培养书法兴趣、提升书法水平、展示书法才艺的重要平台,也凝聚了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成长的殷切期望。从今天起,本报推出“笔墨为媒 接力成长”专栏,讲述书法与成长的故事。
笔墨为媒 接力成长
笔墨为媒,接力成长。在市委宣传部、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市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共同组织和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哈尔斯公司”)支持下,“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走过了二十载。每年有上万名青少年执笔挥毫,在宣纸素笺上勾勒出传统文化的时代印记,构建了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样本。
二十年前,当首届大赛举办时,或许鲜有人预料到,这场书法赛事能迸发出如此持久的生命力。二十年来,大赛以匠心铸就经典,始终坚持书写育人精神,激励青少年在笔墨之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大赛开展以来,共有11941幅作品在评选中获奖,其中软笔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为280件、555件、851件和2644件,硬笔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分别为330件、661件、1026件和5562件。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赛事组委会二十年如一日对关心下一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
“二十年来,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都很重视这个比赛。”市关工委老领导杨倪忠说,在这场文化长跑中,“匠心”二字始终贯穿全程。每年赛事筹备期长达数月,从选题策划到作品评审,从展览展示到宣传推广,每个环节都凝聚着组织者的心血。其中,每年大赛的评审环节,赛事组委会都会邀请我市的书法名家,用2天至3天时间,对上万件参赛作品进行甄选。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培养青少年书法水平、提升审美意识和能力,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杨倪忠说,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大赛始终坚持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每年,赛事组委会都会根据时事确定不同的主题,将书法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当青少年用手中的笔书写家国情怀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深层共鸣,让书法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培养,升华为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
如今,“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已成长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一笔一画的探索中,渐渐读懂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的薪火仍将继续传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融媒记者 何悦
第十届“哈尔斯”杯青少年书法大赛评选现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