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恺白衣西行践初心
![]() |
![]() |
![]() |
沈恺
白衣西行践初心
作为我市援派四川省平昌县的医疗专技人才,沈恺已在巴山蜀水间行医半载有余。时间虽不长,但他在传授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和诊疗理念的同时,也与当地同事成了并肩作战的一家人。
完成医院首例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去年9月1日中午,杭州萧山机场像往常一样人头攒动,这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于我而言却意义非凡。从那天起,我远赴1500公里外的四川省平昌县,踏上东西部协作之路,开展为期一年半的医疗帮扶。
虽然得到了医院领导、同事及家人的支持,但临近启程时,心中不免五味杂陈:既期待与四川的医学同仁切磋、交流,又担心自己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无法胜任这项光荣的任务。古人云:“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我背上行囊,毅然踏上去远方的路,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初到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面对有限的医疗条件,我在院方支持下开设了胸外科肺结节专科门诊。有一次病房收住了一名69岁的肺结节患者,这位患者曾多次院外就诊,但因外地就医不便,再加上费用问题,在了解到院方目前可常规开展此类手术后,她便前来就诊。
为了不辜负这份信任,经全面评估,与患者及家属商议后,我决定对她实施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无影灯下,随着胸腔镜精准探入,结节被完整切除。手术时间不到一小时,术中出血量不到10ml。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仅一周,就顺利康复出院。该手术方式在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尚属首例。此前该类手术需请省医院专家指导,且为传统二孔或三孔入路。单孔手术兼备手术效果的同时,创伤更小,弥补了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在该手术领域的空白。在当地医护人员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里,我读懂了技术交流的意义。
此外,由于当地医院乳腺外科亚专科也相对薄弱,我还开展了乳腺癌根治术、乳房肿块微创旋切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等手术。
医疗帮扶是播撒希望火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升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让患者得到更科学、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协作的根本。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癌症,碰巧赶上平昌县第二人民医院首次开展的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相关文件,结合永康的相关执行经验,我从概念、临床表现、病因、影像、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与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分享,给予业务上的指导和交流,将浙中地区先进的诊疗理念系统输入。
走过四川的深秋与寒冬,迎来了新一年的春天。而今漫步在通河岸边,看柳枝抽出新芽,听手术室传来熟悉的仪器滴答声,当初的忐忑早已化作笃定。我和当地同事早已成为并肩作战的一家人。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但我们都怀着相同的使命与担当。
当春风再次掠过白衣襟袖,我愈加明白:医疗帮扶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而是要在大巴山区播下可持续发展的火种。每次查房时年轻医生求知的眼神,每台手术中渐渐娴熟的配合,都在诉说东西部协作的时代深意。这段跨越山海的行医路,终将沉淀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职业印迹——既见证着医者仁心的永恒传承,更诠释着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记者旁白:
自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我市一批批医疗专技人才跨越山海,接力奔赴四川平昌。俞亮、柳东、胡春、陈钢强、黄绿澜、徐丰萍等援川医生将东部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医疗理念带到巴山蜀水,他们不仅是平昌医疗的“风景线”,更是技术火种的播撒者。医疗帮扶的核心是“造血”而非“输血”,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就是“山海情”最温暖的注脚。
口述/沈恺 整理/融媒记者 颜元滔
沈恺为患者治疗
讲述人:沈恺 援川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