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社会·讲述

程碧莲
传播太极铸健康

  程碧莲

  传播太极铸健康

  从学员到导师,程碧莲用10年时间编织出一张连接传统与现代的太极之网。当古老拳法化作舞台上的表演,当养生智慧沁入乡村振兴的血脉,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更是时代对文化根脉的温情致意。

  讲述人:程碧莲 芝英镇太极拳运动推广站站长

  开始于“自救”

  10年前的我,绝对想不到当初太极拳这个始于强身健体的选择,会成为一个热爱的事业。

  2015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时,刚生完孩子的我身心俱疲。去看中医时,医生那句“建议试试太极拳”的叮嘱,让我在晨光熹微中走向公园,跟着老前辈们开始学习。记得初次接触太极时,那种行云流水的气韵瞬间俘获了我。坚持下来的练习,不仅改善了我的体质,也让我的内心获得了平静。

  学了几年后,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去村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不再满足于套路招式,毅然踏上求学之路。

  那时候,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的刘宗南老师在我市开馆授课。我拜入他门下学习,后来又转入同样来自陈家沟村的陈永昌老师门下。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几百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太极拳的套路与理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陈氏太极拳体系。老师们从小学习太极拳,他们权威的动作和丰富多样的套路让我受益匪浅。如今,我教授的也是陈氏太极拳。

  平时我常上网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汲取创新力量,还经常参加上级单位的培训,学习最新的健身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传播太极文化。

  蝶变于“传承”

  2018年,我开始去村里上课,次年,芝英镇太极拳运动推广站成立。太极拳适合各类人群,不分年龄、性别或体质差异,即使是年纪大对体育锻炼力不从心的人,也可以练习。

  开始的几年里,我的课堂不仅面向普通村民,还走进了敬老院和残疾人之家。在这些课堂里,我教授的是国家官方团队编排的太极养生操。当看到特殊学员也能自如地演绎时,我更坚信这份技艺的温度。

  这些年来,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多跟我一样热爱太极文化的人不断加入队伍。我们一起组成了“教练团”,不仅扩大教学覆盖面,还帮助村里编排太极节目,助力村民登上耀眼的舞台。在芝英镇许多文艺演出中,都能看到村民们的身影。同时,我们也会带着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在去年的永康市全民健身武术大赛中,芝英的团队就拿了三个一等奖。

  在舞台上闪闪发光,在竞技比赛中大放异彩,学员们都十分欣喜,他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对于我来说,看到学员们有所收获的满足感,远胜任何荣誉。

  目前,我每周在各村老年学堂上5节课,教学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等,让每个村都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能够帮助他们组建自己的文艺队伍,有表演需求的时候,就能提供节目。学员们都很积极,有点夸张地说,现在真的是“只要在村里开了班就走不了”。因为每一期课程结束时,他们总是提出“续课”的请求。

  “太极入门不过百日功,坚持却要一辈子。”这是我常对学员们说的话。从调理良方到终身志业,太极给予我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薪火相传的使命。

  记者旁白:

  作为联系芝英镇多年的记者,我看过该镇大大小小的文艺演出。第一次看到太极作为节目出现在舞台上时,我并不在意。我以为和广场舞节目一样,是业余爱好者们自发组织的表演。但是后续又多次看到精心编排的太极节目时,我意识到了这背后一定有高人。于是,我通过镇干部找到了指导员程碧莲。

  在采访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程碧莲作为一个传承者最动人的姿态——既虔诚地俯身叩问文化根脉,又温柔地托起每个普通人的健康梦想。她有着扎根乡土的文化自觉,从困顿中走出来后,生长出抚慰人心的力量,在与生命共舞的鲜活中,做到真正的文化传承。

  口述/程碧莲 整理/融媒记者 何悦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讲述 00004 程碧莲
传播太极铸健康
2025-03-21 永康日报2025-03-2100011;永康日报2025-03-2100013;永康日报2025-03-2100015;永康日报2025-03-2100006;永康日报2025-03-2100009;永康日报2025-03-2100017;永康日报2025-03-2100019;永康日报2025-03-2100022;永康日报2025-03-2100023;永康日报2025-03-2100027;永康日报2025-03-2100028 2 2025年03月21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