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老豆腐
满是记忆的味道
![]() |
![]() |
一块老豆腐
满是记忆的味道
在芝英八村廉风传承馆的门外,一位正在晒大豆的孙阿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阳光下,她坐在木凳上,手中紧握工具,熟练地敲打着大豆,每一次敲打,豆荚应声裂开,大豆如金色的雨滴洒落在地上。
“家人都喜欢我做的豆腐,就想做一些豆腐给他们吃。”当问及孙阿婆为何晒这些大豆,她笑着回答,“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太阳大的话两天就能晒好了。”孙阿婆今年92岁,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就和女儿一起制作。她的这份坚持,只为让家人吃上她亲手做的豆腐。
孙阿婆向记者介绍了做豆腐的详细过程:一斤大豆可以做两斤半豆腐,按照这个比例把大豆浸泡6个小时,然后捞出。经过磨浆、过滤等一系列工序,将豆浆倒入大锅中加热煮沸。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以防烧焦。待豆浆沸腾后,分多次加入盐卤,继续搅拌,直到豆浆开始凝固,最后将其倒入模具中压制成型。不久,一块块白嫩的豆腐便出现在眼前。
“我不会现在制作豆腐的很多新花样,就是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步骤来做。”孙阿婆的话,透露着她对传统豆腐制作过程的坚守,“自己家做的豆腐,就是简单用来蘸酱油、白糖都好吃,大家很喜欢。”尽管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执着,让她依然充满活力。
自家种的大豆,从播种到采摘,晒干后,经历从豆到豆浆的转变,再到豆腐脑的半凝固状态,最后重塑为豆腐块。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孙阿婆的心血与汗水。这不仅仅是她对豆腐制作过程的精细把控,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坚守。
如今,乡村的面貌已焕然一新,许多传统的手艺几近失传。但孙阿婆心中的“豆腐经”,却承载着满满的温情与回忆。 融媒记者 李涵英
孙阿婆在晒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