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千秋 引客来
——走进芝英非遗馆
![]() |
![]() |
![]() |
藏千秋 引客来——走进芝英非遗馆
本报讯(融媒记者 李涵英) 在芝英镇,有着这样一座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它巧妙地融入了应祖锡故居,未改其原有风貌,却在其间添上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步入非遗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匠人精神熠熠生辉的年代。每一个房间,都被精心打造成独立的小展厅,它们如同一扇扇窗,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
一楼,五金技艺的展示区让人目不暇接。打铜、打锡、打金、打银、打铁……这些古老的手艺在静默中诉说着匠人们的执着与智慧。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它们不仅是技艺的结晶,更是文化的传承。人们在这里可以目睹匠人们如何用双手创造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感受那份来自匠心的温度。
二楼展出的是本地非遗传统美食与传统艺术。肉麦饼、发糕、土面……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承载着永康人民对家乡的记忆与情感。展示区还陈列着十八蝴蝶、拱瑞手狮等非遗节目的表演照片和道具,让人们仿佛置身于那些精彩的表演现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我最喜欢这里的‘芝英三宝’,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身为芝英人,我对它们有着特别的情感。在这里,我可以看见手艺的全过程,一步步深入了解,让我对它们的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住在非遗馆附近的村民应华溪经常来这里逛逛,对打铜、打锡等传统手工艺如数家珍。每当家里来客人,他都会热情地带他们来这里,一起感受这份来自历史的厚重与美好。
“我经常过来玩,也带小孩子过来,越看越有味道。”村民应志勇说,非遗馆不仅让老一辈人的精湛手艺和智慧得以延续,也让新一代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永康的历史和文化。
非遗馆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不仅吸引了本地村民的目光,更成为了热门的打卡地,参观者络绎不绝。非遗馆管理员应美琴回忆,起初这里并不为人所熟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走进这座非遗馆。他们在这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民参观非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