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桥有了“桥歌”
以“传统+现代流行”形式创作,穿插婺剧唱腔
西津桥有了“桥歌”
以“传统+现代流行”形式创作,穿插婺剧唱腔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益满丽州 文明好潮”邻里嘉年华活动,涌现出一批好节目。歌曲《西津桥》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歌以我市标志性历史文化建筑西津桥为主题,引入永康鼓词,添加了吕公望的诗词《西津晚渡》为灵感元素,以“传统+现代流行”的音乐形式进行创作,并在歌曲中巧妙穿插婺剧唱腔,讲述着独属于永康人的西津桥专属记忆,打造出永康文旅特有的音乐符号。
《西津桥》由陈培宁、吕亚威作词,杜斯妤作曲。谈起《西津桥》的创作历程,市文化馆声乐干部、歌曲创作的发起者杜斯妤介绍,当时接到要创作具有永康本土特色歌曲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想到具有永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西津桥。
杜斯妤立即联系曾经合作过的两个伙伴吕亚威和陈培宁,由他们进行歌词创作。从去年三月份开始,三人全身心投入歌曲的创作中,从收集西津桥历史信息到将词和曲磨合完成,花费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年6月14日,《西津桥》在金华市第五届村歌暨旅游歌曲大赛决赛上首唱,并获得创作金奖、表演铜奖的好成绩。歌曲的MV完整版也在去年6月16日正式发行。
“西津桥承载了市民很多记忆,也见证了桥两头城市的发展。我小时候在西津桥玩,经常能听到老爷爷唱永康鼓词,所以就在前奏和间奏上用了永康鼓词。”杜斯妤说。对于歌曲的作曲形式,杜斯妤采用了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相结合的方式,在乐器的选择上也遵循这种形式,将古筝等传统乐器与架子鼓结合起来。
歌曲《西津桥》旋律优美,歌词真挚,传唱度高,已在永康市第39届“华溪春潮”等大型演出中进行演唱。杜斯妤说:“创作《西津桥》是宣传永康文旅特色、城市形象的一个好方式,要让听到这首歌的人,就想着来永康看看这座桥,感受我们永康深厚的文化底蕴。”
融媒记者 胡轩
浙江有礼 益满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