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疆赶“烤”
赴疆赶“烤”
□徐辉
今年夏天,上海的气温节节攀升,不断刷新纪录。人们似乎只能靠空调续命,尽可能地宅家不出门,或者奔赴北方避暑之地。
而有一群人,如同逆行的季节候鸟,偏偏在这个时候选择奔赴最热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的火焰山。他们就是可爱可敬的汽车人,要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奔赴吐鲁番做汽车极热测试。而在最冷的时候,要奔赴黑河等地做冬季极寒测试。
这就是被业内俗称为汽车人的一年两次赶考:极寒和极热测试。这两次测试都是为了评估汽车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汽车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的重要一环。
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作为扎根在浦东的一家车企工程师,有幸而光荣。
7月底,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了吐鲁番。过去,吐鲁番以葡萄干出名。现在的吐鲁番则成立了试车领导小组,因势利导,极热的环境也成就了一个产业,为来自祖国天南地北的工程师提供便利和服务。
机场、高铁站、酒店,到处都是戴着眼镜、背着双肩包、拿着笔记本电脑的理工男。清一色的男性中还有几个女工程师。吐鲁番最高温度达到55℃以上,紫外线特别强烈。
我们来到火焰山下的测试基地,火焰山裸露的表层在太阳的烘烤下,热浪翻滚。测试基地里排满了需要测试的各类车型。各路车企及零部件测试人员也都聚集在这里,摩拳擦掌地迎接大考(应该说是“大烤”)。
我们这次主要对自主研发的胎压监测系统在极端高温高速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胎压仪的数据采集。测试计划安排一周,一周内重复采集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客观和科学。
第一天的高环高速测试开始前,我的心跳得七上八下。2019年,我第一次上高环测试时,也是这么酷暑难耐,紧张和炎热让我瞬间汗流浃背。我下车时脸色煞白,呕吐不止,心里留下的阴影面积是无穷大。
但是想到这次测试的是新车型,虽然在上海已进行多次试验,但吐鲁番气候环境难得,在这样的环境中测试,车辆不仅要面对高温挑战,还要经受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大量的灰尘和砂石的强风,以及极端的昼夜温差变化。在这种综合的环境条件下更能发现安全隐患,更全面地检验汽车的耐用性和性能。
此次和我同行的其他三位是第一次来做测试。我决定再次跟车同行。
我们以200码的速度奔驰于专业封闭的通道上,随着在环道上的逐渐适应,那份紧张悄然淡去,取而代之的是驾驭自如和自信。我们测试了胎压监测仪各方面的性能,四人分工合作,实时采集和观察得到的数据,顺利取得了第一手数据。第一天的测试最为关键,现在开了个好头,我们顿时轻松了不少,为后面几天的测试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为下一代产品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撑。
我们测试好下车时,发现很多其他车企的工程师们还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火焰山下的大考,检验着每一位工程师技术能力和产品性能。
在测试回到宾馆的路上,望着车窗外的火焰山,不由地想到了《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现在,我们汽车人每年来到火焰山,挑战高温极限,为汽车安全取得真经。我们脚下的路,是他们师徒四人牵着白龙马一步一步走过的。今天,白龙马已经换成了一辆辆各种品牌的车,一路更新迭代,从油车到电车,汽车人是跟随着先人的足迹,传承、发扬、创新。
我国的汽车行业在量和质上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作为汽车人,能不自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