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悉心照料孤寡老人 代办两万多本老年优待证
应业勋:八旬老党员的初心和坚守
几十年悉心照料孤寡老人 代办两万多本老年优待证
应业勋:八旬老党员的初心和坚守
L
立信义 弃陋习 扬正气·文明与我同行
他始终牢记入党初心,几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大到照料老小,小到跑腿代办,多年的凡人善举擦亮了城市的文明底色。“有困难,找老应”,成了坊间的美谈。他就是全国孝亲敬老之星、中国好人、浙江省道德模范应业勋。
悉心照料
做孤寡老人的“编外儿子”
在芝英镇芝英一村,只要提到应业勋,老百姓无不夸赞。几十年来,应业勋悉心照顾村里多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被大家称作老人们的“编外儿子”。
与应业勋同村的应业昌老人是烈属,患有严重的气管炎,老伴早逝,身边无人照顾。应业勋抽空就去帮老人挑水扫地、整理房间,大活小活全都揽下来。后来,应业昌病重,生活不能自理,应业勋干脆卷起铺盖睡到老人家中,送饭煎药,悉心照顾老人起居。应业昌去世后,他又忙前忙后,帮助处理后事。
五保老人应业君患有轻微智障,性格古怪,腿脚也有毛病,生活不易。应业勋在芝英镇环卫所工作时,为他介绍了保洁员的工作。考虑到老人不会做饭,每天中午和晚上,应业勋将自己的工作餐用饭盒装好,送给老人吃,自己则回家吃饭,一送就是十几年。后来,应业勋又帮老人联系入住敬老院,让他安度晚年。
失明阿婆胡珠淇膝下无儿无女,生活难以自理。应业勋隔三岔五过去帮忙挑水扫地、送饭煎药、洗衣晒被,照料了她27年。每年正月初一早上,应业勋夫妻俩都会给胡珠淇端去一碗热气腾腾的“鸡子索面”。后来,年迈的胡珠淇突发脑中风住院,应业勋请了一名护工日夜照顾她,自己则每天两次前去探望。胡珠淇过世后,应业勋细心地料理好老人的后事,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不是父母,却当父母般孝敬。为他们撑起天空,挡风霜雨雪,疲倦劳累,一肩担当。他这双肩膀,扛起了生命的重量。他拉起黄丝带,描绘出和谐邻里的美丽彩虹。”这是首届“浙江孝贤”颁奖典礼上,评委会给予应业勋的颁奖词。数十年来,应业勋悉心照顾村里多位孤寡困难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年人很多事情不方便,只要在我能力范围内,能帮的我都要帮。”应业勋这样说着,似乎忘了自己也已至耄耋之年。
义务跑腿
二十年代办两万多本老年优待证
早年间在镇里工作时,应业勋就兼做老年优待证办理相关工作。对办证流程非常熟悉的他,退休后一直帮忙跑腿代办,一做就是二十年。如今八十多岁的应业勋,每逢芝英镇的集市,都会去义庄“坐班”。有些需要办理老年人优待证的老人,也会趁着赶集来找他代办。
应业勋的生活非常节俭,他日常收入仅有一笔养老保险金。在免费办理老年优待证的规定出台之前,70岁以上老年证的工本费,他都自掏腰包填上了。每次换乘公交车去城区办证,来回需要近两个小时,他从无怨言。
春去秋来,寒暑不休,行政服务中心老年优待证办理窗口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对应业勋这位“红色代办员”印象深刻。二十个年头里,应业勋代办、补办了两万多本老年优待证,分文未收。
“附近村子这些老人的老年优待证,都是应业勋去代办的,还负责送上门。平时如果有人遗失老年证,打电话或者去义庄告诉应业勋,他就会尽快到行政服务中心帮忙补办。他不要报酬,就是义务帮忙。”芝英镇芝英八村村民应文通对应业勋的夸奖真诚又质朴,“整个芝英镇,你随便去哪个村打听他这个人,大家都是说他好的。”
每次街坊邻居问应业勋出门做什么,得到的答案总是大同小异,因为他不是正在帮忙,就是在去帮忙的路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凡人善举,大家都看在眼里。
“应业勋是一个心善的人,不会考虑自己,都是为他人着想。不管大忙小忙,只要能帮上的,他都愿意搭把手。”芝英四村村民应苏芝说,“村民有什么不明白的找应业勋,他如果不懂,就会专门去打听清楚再向求助的村民解答,不会糊弄,也从不找借口推辞。”
面对村民的感谢和赞扬,应业勋表现得云淡风轻。他说,自己1986年入党时,曾许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这些年也只不过是守着一颗初心,做了一名党员应该做的事。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一生没有讲过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只不过凭自己的良心,做了一些对人民有利的小事。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帮助到了大家,心里面就很舒坦。”应业勋说。
很多人问应业勋,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为什么还要做这些工作。“我是这么认为的,正因为年纪大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才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直到我做不动为止。”应业勋说。
融媒记者 田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