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办”到“开发区代办”
开发区“全程式保姆”加快新企业落地生根
![]() |
从“企业办”到“开发区代办”
开发区“全程式保姆”加快新企业落地生根
厂房安装钢构构件
本报讯(融媒记者 程明星) “主动代办,省时省力,真的很感谢你们。对企业在开发区这片热土上发展,我们愈发期待。”近日,浙江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和元储公司”)永康负责人冉庆安向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办公室打来电话表示谢意。感谢的缘由是一件“小事”。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牵头招引下,通过我市首届先进电池及储能产业发展大会,融和元储公司和浙江星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能公司”)先后与开发区签订战略协议。两家公司的项目备案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并需要在近期完成上送。
“融和元储公司的备案材料与实际有些出入,需要及时修正。”日前,冉庆安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这让身在上海公司总部的他犯了难。
庆幸的是,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开发区便一直与两家公司保持密切联动。该区招商引资办公室获悉了融和元储公司遇到的难处,他们当即表态:“把相关信息提供给我们,我们来帮你们修正,去对接办理。”
简单一句话,让冉庆安松了一口气。
对此,开发区主动对照有关部门的最新政策,积极沟通,热情帮办,从“企业办”转变为“开发区跑”,仅仅花费了三天,就跑出项目审批“加速度”。这才有了开头一幕。
融和元储公司项目顺利审批,是开发区以帮办代办改革为突破,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从而打造开发区服务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融和元储公司、星能公司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开发区实行“N对一”模式助力企业,以“全程式、跟踪式”“线上+线下”服务,为项目提供“一对一”“点对点”“菜单式”精准服务。连日来,开发区党工委委员李红锋会不定时地来现场督查工程进度。
李红锋介绍,我市正处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电池及储能产品市场需求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撬动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融和元储公司、星能公司入驻开发区,不仅是市委、市政府对园区的肯定,也是入驻企业的信赖,开发区必须以“保姆式”的精准服务,真正做到“有求必应”,为建成新能源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形成“金牌店小二”式的园区营商环境,做大、做强招商引资。
8月1日,记者在开发区无水港区厂区看到,现场的融和元储、星能等公司的项目施工正如火如荼,吊装工人忙碌地装卸新到的材料。据了解,目前,两个项目主要进行厂房钢构构件安装、防火涂料喷涂等施工作业,已完成1号厂房(星能项目)总工程量60%,2号厂房(融和元储项目)总工程量30%。前者预计8月底前可交付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