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综合

躬行慈善 微光成炬

覃桂石:践行志愿精神 传承人间大爱

  躬行慈善 微光成炬

  覃桂石:践行志愿精神 传承人间大爱

  L

  立信义 弃陋习 扬正气·文明与我同行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优秀农民工、2020年度“浙江好人”、永康市首届十佳爱心人士……今年47岁的覃桂石早已名声在外,他的事迹登上过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他本人接受过白岩松等主持人的采访。作为永康市志愿者协会的理事,覃桂石把这一切归功于一直以来积极投身慈善公益事业。

  “志愿红”绘就人生底色

  “人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精彩。” 覃桂石一直践行着这句话。日前,覃桂石骑着一辆红色电动自行车、身着红马甲,出现在市志愿者协会办公室门口。当天,志愿者们在熬制凉茶,准备送给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快递员。

  “石头,过来搭把手。”“石头,你帮忙把这只茶水桶抬到车上去。”每个人都知道,每一声呼唤都会迎来覃桂石的热情回应。

  “石头为人热情和善、踏实肯干。之前,他还带着我们一起义卖、筹集善款,为我们的义工兄弟治病。”比覃桂石晚几年加入市志愿者协会的章美玲夸道。

  作为一名从广西远道而来的打工人,覃桂石深知在外务工人员的不易。从2009年开始,覃桂石就经常带领着义工团队前往工地、车站等地,为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建设者送去关怀。自1997年来到永康务工,覃桂石就一直把永康当作第二故乡。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为永康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这是覃桂石一直在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尽管我是一颗小螺丝,但我相信,小螺丝也有大作为。在工作中,我需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争取把最好的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作为星月集团的一名一线员工,覃桂石主要的工作就是对下线前的锂电池进行检查。尽管休息的时间不多,但他总会挤出时间在周末或工作日的晚上参加公益活动。

  1995年,刚满18岁的覃桂石萌生了和别的年轻人不一样想法。经过多方探询和努力,他成功申请加入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同年,他先后前往海地、斯里兰卡、刚果以及韩国等国做志愿者服务工作,累计服务超1800小时。

  覃桂石一直记得一句话“We move mountain”,意思是一个志愿者的能力或许有限,但当志愿者们聚集一起后,连大山也可以撼动。

  “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要让更多人一起参与志愿服务,去挽救更多的生命。这就是我的初心。”覃桂石说。

  满腔热血点亮“生命红”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覃桂石获得的荣誉之一。他对献血的认识,源于一场让他记忆深刻的意外。

  来永康之前,覃桂石在广东打过工。那时候,他利用空闲时间在一家医院做义工。有一天,医院里来了一位因车祸受伤的女子,伤势非常严重。弥留之际,这名女子把自己的肾脏、肝脏、大肠、小肠全部捐献出去,感谢无偿为她献血的爱心人士。她的这一举动挽救了6名患者,也挽救了6个家庭。“那时候,我真的特别感动。”女孩的这一行动,让当时对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捐献还没有什么概念的覃桂石大受感动。从那时起,覃桂石一心走在了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的路上。

  2012年,覃桂石在我市完成登记,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四献捐献者之一(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

  “作为无偿献血志愿者,虽然不知道我的血献给了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的鲜血实实在在地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每次想到这一点,我就感到十分欣慰。”对覃桂石来说,献血代表着健康、爱心以及关怀,“我献血、我健康、我快乐”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他献血过程中的切身体会。

  躬行慈善,微光成炬,覃桂石的公益之路从未停步。截至目前,覃桂石自愿无偿献血50多次,献血总量17000多毫升,志愿服务12500多个小时。

  融媒见习记者 徐婷婷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综合 00003 覃桂石:践行志愿精神 传承人间大爱 2023-08-04 永康日报2023-08-0400006;永康日报2023-08-0400007;永康日报2023-08-0400009;永康日报2023-08-0400008 2 2023年08月04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