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十里拜年路
悠悠十里拜年路
□吕永昌
我家在龙山镇吕南宅三村,外婆家在古山镇宁塘村,两村相隔十多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并无直通大路,去外婆家拜年需要穿过几个村落,更多的是走路前行。这条拜年路走多了,便深深地印刻在记忆里。
是啊,这条拜年路犹若蛟龙,在记忆云海里翻腾。细看时,方才发现,“蛟龙”的每一片鳞片分明都是一段回忆,是它们在闪耀,是它们在诱惑着我望寻。
每年正月初二是踏上外婆家拜年路的日子。这一天,早早准备好的我们出发了,一家六口人,一辆脚踏车,骑行是不可能的,更多的是装载拜年货。我们姐弟四人手牵手跟在父母的后面步行,步行很慢,慢得我们有足够时间四处张望,有足够时间盛下孩提的兴奋和回忆。
出了吕南宅三村村口,踩着一米多宽的黄泥小路,前行里许,便可望见一条天桥。这是太平水库的引水渠,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我们当时当地可算是宏伟建筑,拜年路就是从天桥底下穿过,这是出村的标志,亦是返程时回村的标志。一看到天桥,我们姐弟四人欢呼雀跃,甩开脚丫,奔到天桥底下。天桥有一缺口,终年漏水,几十米高处漏淌下来,形成小瀑布,飞练溅雪,小有景致;若是天寒,更是滴水成冰挂,悬下数米,蔚为壮观。我们姐弟掬水玩闹,或是敲击冰挂,不亦乐乎,等父母赶到,再三呼喝,才恋恋不舍离开,继续踏上拜年路。
一路前行,经过里麻车村、胡塘下村,再来到一处唤作是“老虎看猪”的地方,此处已近外婆家。小时候的我曾经对这名字充满了好奇,母亲因为将近娘家,喜悦渐生,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我们讲“老虎看猪”的故事。
“你看,这块光秃秃圆滚滚的大石头像一头猪吧?你看这座大山高大威武像一只老虎吧?”“对的对的,然后跑到这里就被你们的祖先定住了,然后永远保护你们朱(猪)家、你们坑口坑里。”听得多了,我们姐弟不耐烦地接嘴。母亲望着“老虎看猪”,笑从双靥生,并不会呵斥我们。
再往前走几步,小路带着我们进入了一座青砖凉亭中。凉亭居路中而盖,小路贯中而出,已有许多年头,本来两边构有木架当作木凳供路人休息,后来有人拆了木凳泥筑四大金刚,金刚怒目,护佑一方。不过,我更喜欢以前的木凳,木凳暗旧光滑,不知记载了多少路人的风尘仆仆、离别喜忧。亭旁有一所四合院子,孤立于原野中,特别突兀,原先有人住,听经过的路人都唤他“老罗”。老罗家有水,路人渴了,可去他家喝。小时候我也去喝了两三回,用一根竹签插一个竹筒喝,并不收钱。其余我没印象,那个喝水的竹筒却是记忆深刻。
凉亭是我们休息的最后一站。过了凉亭,便是坑口,再往前,就是宁塘村了。进入外婆家有多条路,可往左通过白马祠进入,也可从中间通过坑口学校进入,不过我最愿意往右走通过百龄路进去。因为往百龄路走,外婆家就是村口,远远便可以望见那青砖砌成的两层小屋,那总升起的袅袅炊烟,更有那永远的人间温情和烟火气。
时间的河从未停歇。这条十里外婆路在时间河流的冲刷之下,早已支离破碎,破坏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宽敞的马路,纵横笔直,四通八达。但是,这条外婆路在我们心中永远存在,永远完整。因为那是我们的童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