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文化·五峰

文章导航

逛年集

  逛年集

  □杨铁金

  永康的年集,大概是从农历腊月十一开始的。这个日子纯属是我的瞎猜。因为这一天,恰逢补元旦假,我不用上班,去下园朱农贸市场赶集,真正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这种气息是从冻米糖和馓上散发出来的。冻米糖有些甜腻,有些焦香。那是熬过的红糖、炒过的芝麻、爆过的大米,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就是自小熟悉的年味。店家们在露天搭着布棚子,弯腰用板墩、糖方、糖碾子、薄刀熟练地切着糖。小时候,也差不多是这些日子,家家户户熬着红糖白糖,用米胖、米花切糖。没有人会摆在露天切,大家像做贼似的,关门户,避访客。据说,这样切出来的糖不会散。

  而馓的制作,常要呼朋唤友,特别是要叫上一些好看的小姐姐。结馓如做花。她们心灵手巧,围坐一起,谈笑之间,将加了毛芋或番薯的蒸面擀出来,切成薄薄的小方块,用剪刀剪出花样,扭一扭,摁一摁,饱饱满满开出花,一朵朵摊放在晒簟上。在日头下晾干定型,在油锅里炸成菊花黄。如此这般才会有看着美,闻着香,咬着脆,嚼着糯的感觉。

  看来,从小到老对于春节的记忆,主要还是食物引起的。自然那长长的对联摊子也散发出年的味道。红纸对、红纸包,红灯笼耀着你的眼,沁人鼻的却是墨的香。

  喜庆的颜色映照在许多人的脸上。腊八之后,在外谋生的永康人开始陆续回乡,留在永康过年的外地朋友也开始选购年货。他们在炒货摊前、水果摊前、百货摊前挨挨挤挤,闹热着整个年集。

  几个月前,由于疫情防控的缘故,集市冷落了不少,有的甚至没有开放。现在,热闹全回来了。春节本是聚集人的节

  日,也是消费的节日。大家穿戴一新、装扮一新,去迎接来年的满满元

  气。

  春节之前,买上几盆红花,一对红鲤,是我的一种习惯。

  生意盎然的花市上,那些开着红花、带着红叶的花草特别好卖。二三十元一盆,摆在家门口、庭院中,腊月连着正月一起开,特别喜庆。我挑选了两盆红掌、两盆海棠。每盆红掌各开着五朵红花,每朵红花之上竖着一根黄蕊,可爱而俏皮。

  红掌的花与叶遍布叶蜡,油亮油亮的,仿佛风寒不畏,疫疾不进。这样的生命力,我自然喜欢。

  那些海棠则要柔弱许多,也许在花市的半天蹲守,娇嫩的花朵着了风寒,花瓣边上有些卷起,极像气嘟嘟的小姑娘,噘着嘴。我会将你们带回家去,百般呵护,待到恢复元气,美丽如初。

  红鲤鱼要晚些日子才买。腊月廿六或廿八补市,我再回来,活泼泼地领回家过年。

  今天,瓜子、花生、面条、粉丝都买几斤,年糕也来几斤。

  小麦饼也要晚些时日再买。虽然春节期间,半天一个价,却是刚烙出来的新鲜。一年三百六十五日,过年只数天,总该对自己好点。衣服要新的,口味要鲜的。

  不知市场那边,活禽有没有?如果还有,就去挑选一只红冠大公鸡,羽毛鲜亮、爪子锋利、斗志昂扬的那种,带回家去,留着打几天鸣。要是没有,先带一只褪了毛的白条鸡回去,顺带些五指岩生姜,一起炖着吃。现在跟过去相比,论物质还真像是天天过年。

  兔年大吉(国画) 顾成 作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15 逛年集 2023-01-18 永康日报2023-01-1800007;永康日报2023-01-1800008;永康日报2023-01-1800009;永康日报2023-01-1800010 2 2023年01月18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