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市一医

坚守急诊火线不负生命之托

——记永康市名医、市一医副院长潘君枝

  坚守急诊火线

  不负生命之托

  ——记永康市名医、市一医副院长潘君枝

  潘君枝和同事商量治疗方案

  快!脚步快,语速快,反应快,动作快,这是潘君枝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从2004年毕业至今,雷厉风行的潘君枝始终扎根在分秒必争的急诊一线,用自己的精湛医术让患者起死回生,用自己的暖心服务让患者满意而归。如今已就任副院长的她依然心系患者,几乎每天都要到急诊科查房,还每周开设全科门诊,只为让患者得到优质的就医体验。

  急患者之所急

  筑牢生命防线

  在院近20年,潘君枝从未离开过急诊科。从最初被分配到急诊科时的不情愿,到后来“赖”在急诊科不走,潘君枝坦言:“急诊科强度大、风险高,年轻医生可能会有一丝畏惧。但你很快就会发现,在急诊科越干越有劲,每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

  在急诊科的每一天,潘君枝都像脚踩风火轮一样与死神赛跑。她还记得,有一天下午,急诊科接连抢救了4名危急重症患者。第一名患者因手脚发麻自行前来就医。潘君枝得知患者是服用自制中草药酒后才出现症状,疑似草乌中毒。她刚要进一步询问病史,谁知患者突然晕倒在地,没了心跳。上呼吸机、心肺复苏、除颤、血液灌流……潘君枝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马上对患者展开抢救。

  他们在抢救第一名患者时,来急诊科的患者一个接着一个,让医护人员措手不及。“第二名患者是敌敌畏中毒,第三名患者是高坠多发伤,第四名患者是呼吸衰竭,全都生命垂危。急诊科的同事们团结一心,在家休息的回院帮忙,本可下班的延迟下班,大家分工开展抢救。”潘君枝说,尽管现在都依然能回想起当天下班后的那种疲惫,但只要一想到经过努力患者都转危为安了,就觉得再累都值了。

  这就是潘君枝的工作常态。“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清楚患者的病史。面对需要抢救的患者,急诊科医生要先救命后查因。”潘君枝说,“维持生命体征是一切救治的前提。先把患者救回来,再去想办法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下一步救治。”

  想患者之所想

  收获一批“忠粉”

  在急诊科的那些年,潘君枝还收获了很多“忠粉”。

  前几年,一名环卫工人多次被送到急诊科抢救,但每次治疗后稍微好转就要出院,医护人员怎么规劝都没用。后来,潘君枝和患者及家属促膝长谈,了解到患者家庭经济困难,担心住院花费太大。潘君枝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疾病的严重性、治疗的重要性,并针对他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身体好转出院后不仅主动定期回院复诊,还带着家人、朋友、同事一起来找潘君枝看病。

  还有一次,一名患者觉得自己可能患了大病,自行购买了十几种药服用。潘君枝接诊后,诊断该患者仅有高血压及动脉粥状硬化,并无大碍。潘君枝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让患者放宽了心。“如今我坐诊时还经常能看到这名患者。他总是等在诊室外,等前面的患者基本都看完了,才去挂号。他说,如果挂号太早了,就没时间跟我聊天了。”说起患者,潘君枝就像说起自己的亲朋好友一样熟稔。

  2020年底,潘君枝就任副院长。但每天早上只要有时间,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急诊科。多年的急诊科工作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全科的诊疗思维。每周三上午,她开设全科门诊,为患者服务。

  “如果不知道该到哪个科看病,欢迎到全科门诊找我。”潘君枝说,常听患者说“谢谢潘医生”,其实她更想感谢来找她看病的患者,感谢患者沉甸甸的信任及厚爱。


永康日报 市一医 00004 坚守急诊火线不负生命之托 2022-08-30 永康日报2022-08-3000006;永康日报2022-08-3000008;永康日报2022-08-3000010;永康日报2022-08-3000012 2 2022年08月30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