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扇里的清浅时光
蒲扇里的清浅时光
□卢俊英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小扇引情思,往事更比夏日长。记得那一年哥小学毕业,比我们放暑假早了几天还没有作业,飘得不行,在家呆不住,蹬着爸的自行车到几十里外的外婆家跑了一个来回,带回来一个稀奇的任务:替外婆买两把“方”的蒲扇。
给外婆买蒲扇原本不稀奇,每年夏天伊始,母亲总会在镇上买几把蒲扇捎给外婆。稀奇的是,外婆一向用的都是圆形蒲扇,怎么今年突发奇想点名要“方”蒲扇?我们不仅没见过方蒲扇,就连听也是第一次才听说。
哥挠着脑袋:可能外婆是要赶蚊子用吧……帐子四角是方的,一定是为了赶四角里的蚊子!我们想想似乎也不无道理。保护外婆不遭蚊咬是大事,母亲不再质疑,赶紧上街买扇,可是走遍大街小巷不出所料没能找到方蒲扇。还是哥机灵,最终通过小伙伴,打听到了离镇上十几里远的一个以编织蒲扇草席为业的村子里,或许有人能编制方形蒲扇。
哥又蹬上爸的自行车,辗转找到了那个村,经多方打听,终于找着了一位年逾古稀的阿婆。阿婆十分激动,她已经有几十年没打过方形蒲扇了,那货不仅费工夫还不好卖,想不到竟然有人惦记。如今村里年轻人不愿再以编织蒲扇草席为业,全村能打方形蒲扇的也只有她,大概是后继无人了,阿婆不胜感慨。
三天后,哥又跑了一趟该村,取回来两把方蒲扇。那阿婆怀着伯牙遇子期的激动,死活不愿收钱。哥扔下10元钱跑了出来,给了圆蒲扇的两倍价。我们翻看着散发着清香的方蒲扇,好奇大于欣赏,感慨古人“团扇扑流萤”是不是不够严谨。
外婆看到方蒲扇更是吃惊,她也是第一次见。原来,外婆跟哥说的是“买两把阿方那样的蒲扇”。阿方者,外婆二女婿也。早些天,外婆去了一趟二女儿家,二姨给她蒲扇驱蚊纳凉,让外婆想起今年的蒲扇也该备起来了,凑巧哥来了就吩咐了一嘴,居然让“马大哈”的哥给整出这么一个故事来。
后来母亲还是重新买了两把圆蒲扇捎给外婆。圆蒲扇年年换,方蒲扇倒是用了好几年,因为方角容易打到脸,大家惊奇它的造型却不爱使用它。
老爸也很喜欢蒲扇,尤其喜欢在蒲扇上写字。那时候物质匮乏连碗都要錾上名字。要是哪天摇着蒲扇走到谁家乘凉,聊得兴起落下了扇子,邻居看到蒲扇上的名字会给送回来。老爸是常写对联的人,略有书法功底,毛笔一挥,一把蒲扇只写一个大字,龙飞凤舞、笔法流畅,显然是草书,重意不重形。
然而,我一直不认得那是个什么字,起初惭愧自己不识字,后来觉得是自己不懂书法,最后终于明白其实是老爸尊重泰山大人名讳想写异体字却搞错了。那个字谁都不认识,却谁都没敢质疑,美美地在外公扇子上显摆了几十年。
往事如烟,酷暑如旧。今年的夏天特别热且长久,回家看望父母,脑梗病弱的老爸居然颤巍巍地说:“天太热了,我得上街给你买把蒲扇,还能赶赶蚊子。”我以事关民生大计的认真劲儿回答说:“您去年给的蒲扇还新着呢!”
第二趟再去,果真带了那把蒲扇给爸亲眼瞧瞧。依旧泛着淡绿的扇面,恍然如新,不枉我一直小心收藏。扇骨上的细棕线是老爸特意缠的,防止扇骨掉出。小时候的我老爱把扇骨抽掉,觉得软塌塌的蒲扇挺好玩的。耄耋之年的老爸,连我这个小毛病都还记着。
炎蒸谁解换清凉?人间冷暖、人生不易,贵在有人牵念。蒲扇摇摇,眼前无长物,心底却有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