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你知道多少
![]() |
肠癌,你知道多少
日前,有位患者挂了瑞侦医院特聘浙一医消化科主任医师陈李华的号。在肠镜检查时,一颗黄豆大小的息肉引起了陈李华的注意。陈李华果断将其切除,并送去病理切片。结果,这颗0.5厘米大小的息肉竟是早癌。
据了解,95%的大肠癌由腺瘤性肠息肉演变而来,一般来说,大于2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更大。肠癌形成的时间有可能是5年,也可能是几十年,高发年龄段是50岁以后。
腹痛、便秘、恶心……网上盛传的肠癌来临信号,真的是这样吗?且听永康瑞侦医院消化科专家释疑。
早期和癌前阶段
息肉在癌变前体积较小,一般不会出血,也不会阻挡粪便通过,所以大便形态、颜色都不会发生变化,也不会有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
进展期
随着瘤体不断增大,会消耗更多营养,可能会阻挡粪便通过,这时可能会出现出血和大便形状改变、次数增多,或者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的情况。青年患者还会有肛门重坠,排便不尽的感觉。
随着病情加重,肿瘤可能会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黏结,形成腹部的包块;部分患者会出现定位不确切的持续隐痛或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仅出现腹部不适或腹胀感。
也有一些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性腹痛,症状为阵发性绞痛,持续数分钟,自觉有气体窜过,接着有排气,然后疼痛突然消失。
晚期
患者到了晚期,除了会出现上述症状群(不一定全部出现)外,还会出现肿瘤性肠梗阻。由于流体增大,消耗营养多,流体破溃出血,会造成消瘦、贫血,还会发生转移,常见的是肝转移。
专家提醒,当出现腹痛、便秘、恶心时,其实并不是肠癌来临信号,很可能是进展期甚至到达中晚期了。
(永康瑞侦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