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甜杨家棒冰
清甜杨家棒冰
□丁耀民
萧伯纳说过:“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半个世纪前,源源不断、清凉甜口的“杨家棒冰”,是夏天解暑中得天独厚的诱人美食,对于品尝过它的享受者来说,是舒心宜人且爱意美妙的唇齿留香。
炎炎夏日,太阳暴晒。手拿冷饮票,一路小跑到大型冰柜前,来一块降温清口棒冰,立即塞进嘴里,从头到脚一身凉快,沁人心脾。
我们吃的是“杨家棒冰”。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这个专用名词在整个杨家矿区和周边农村广泛受人交口称赞,形成一道独特靓丽甜味线。大食堂旁有棒冰制作工作间,几台冰柜有规模地摆放着。那时家庭还没有冰箱,要吃棒冰必须到工作间取,没有现在方便。但小孩乐在其中,天热得到棒冰有口福,纳凉快乐,走再远的路也值得。最远的是住在新村、马路边和疗养所旁的人家。酷暑到来,孩子们呼朋引伴或独自一人,经常要到工作间拿棒冰吃,那是他们消暑的乐园,甜味棒冰,馋得小孩口水直流。
红糖价廉物美,最早做的是红糖棒冰。矿车到盛产蔗糖的义乌只要两个多小时,距离比较近,运输原材料十分便利。制作红糖棒冰,首先把大量的清水煮沸,然后将按标准比例配方的红糖倒入水中搅拌融化,经过自然凉却,红糖水才可以放到制作棒冰的模具中,让它们在冰柜里冷冻着。红糖棒冰呈晶粒状,无杂质,闻起来会有特殊香味,一入口具有甘蔗汁的清香。吃着它,纯真的笑脸、心中的幸福像浸透阳光的露珠,轻轻地滴到心灵中最干热部分。
白糖棒冰随后应时而生。它的制作方法与红糖棒冰差不多,因为清新爽口,最受干部职工和孩子们的青睐,它给人纯净、清凉、滋肺的感觉,晶莹剔透,惹人喜爱。很多大人或孩子,匆匆地到工作间取走白糖棒冰去上班、上学,一路上,即使气温再高,来不及吃完,冰水滴到衣裤上,也没有汁液色素,影响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在校读书。人们舔着它,咀嚼它,咬着它,就有浓浓的清馨喷鼻裹紧舌头,陶醉在这如梦如幻又真真切切的境地,任时间静静地流逝。
最耐细嚼的是绿豆棒冰。通过粮站和周围农村,矿区购得大量绿豆,与红糖(或白糖)、清水一起煮熟了成绿豆汤,放置冰柜中成品为绿豆棒冰。为了长时间享受一块绿豆棒冰的厚甜味,舍不得立刻结果它,只能慢慢地舔舐、磨咬相结合,意犹未尽。那凹凸的触觉、寻味的甜美,像健康的五脏六腑中的血液在流淌循环,让人们沉浸在心醉神迷的满足中。
杨家矿区于每年6月至8月发放冷饮票,作为夏令补贴,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冷饮票换取棒冰,丝丝清凉,暑热全消,享受清爽一夏,大人小孩脸上的喜悦笑容,像一朵朵欢乐开怀的向日葵绽放开来。
虽然没有冰箱,但矿区后勤部门想方设法,到百货商店定做较大圆柱体保温筒存放棒冰,延缓棒冰融化。比如到三华里的蒋马洞矿点,三个家属工一前两后推拉着双人车,上面载着放有满满棒冰的保温筒,汗流浃背压着马路到达目的地,棒冰依然硬实。烈日灼人之下,工人们嘴上含着美味凉口的棒冰,爽快舒心,又感动于运送棒冰的艰辛不易,劳动干劲更大了。盛夏之夜,经常有部队在金华到温州之间静悄悄来回换防,矿区干部群众把所有的圆柱体保温筒抬到马路边,一字排开,场面特别壮观。人们满腔热情地将棒冰、绿豆汤、清凉汤以及西瓜等冷凉食物,送给亲人解放军品尝。大家真切感受到军人以严明纪律铸就钢铁长城,军民鱼水情护百姓安宁。
木头箱储藏棒冰,成为稍有经济头脑的人游动卖棒冰的亮点:一辆载重自行车,后座放置棒冰箱,里面层层堆集的棒冰由棉絮外加纱布包裹着,半天内棒冰的保存效果极佳。只见他们边骑车边喊着:“卖棒冰哦!”就像手摇拨浪鼓的义乌小贩一样引人眼耳,大热天气,令人馋意绵绵,激起购买棒冰的欲望。卖棒冰的来到工作间,批发棒冰,一路骑到周边村庄,一路吆喝,一路做买卖,棒冰的价格是矿区的两倍。他们利用杨家矿区制作棒冰的有效资源,起早贪黑,日晒煎熬,风吹雨淋,赚钱生活,是挺不容易的。
萧伯纳说过:“任何一种爱,都不比对美食的热爱真切。”半个世纪前,源源不断、清凉甜口的“杨家棒冰”,是夏天解暑中得天独厚的诱人美食,对于品尝过它的享受者来说,是舒心宜人且爱意美妙的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