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序精益求精 激发数字化改造新活力
——专访浙江启承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森琪
![]() |
生产工序精益求精 激发数字化改造新活力
——专访浙江启承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森琪
吴森琪
异国满载学识而归,临危受命接手浙江启承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启承公司”)。吴森琪,这个别人眼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创二代,从入企第一天起,便主动下沉到销售、生产一线。整整8年里,他已熟悉公司生产发展的每一下“心跳”。
“接班,接过的不只是‘权力’,更是责任,还有父辈引以为豪的‘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吴森琪接受采访时说。自掌舵以来,吴森琪开拓创新,用更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总结父辈的经验,从而打开更为广阔的战略视野。
制定标准化生产模式
基层磨炼、父辈指点、老将辅佐是许多创二代接手企业的常规配置,吴森琪也不例外。从小在父亲身边,对父亲事业耳濡目染的他,极具商业敏锐力。父亲对事业的执着和坚持、对员工的善待和感恩等企业经营理念都让吴森琪记忆深刻,受益匪浅。
“合格的销售人员必须充分了解企业的产品、业务、仓储等。”刚进入企业时,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吴森琪成为一名销售人员。尽管工作繁忙、节奏紧张,在他看来,这段经历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短短几年里,凭借着父辈提供的良好平台,吴森琪不仅自身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练就了遇事不慌的沉稳心态,还获得了企业元老的肯定,为他日后经营修炼了内功。
相谈中,记者发现,吴森琪是一个讲究细节的人。启承公司主要经营摩托车缸头、汽车缸体缸盖、泵体、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游艇缸盖等低压铸铝产品。铝作为产品主要原料,熔解成铝水后,需要用除杂剂和惰性气体处理。
“铝水、除杂剂以及惰性气体都要进行精密配比,才能达到有效处理。”吴森琪说。他要求,原有的生产线上一定要将传统经验上的“差不多”转变成“标准化”,量变到极致将会产生质变。
到了2016年,适逢政策东风,国内形成新能源造车热,促使汽车产业的下游配套厂商迎来短暂的爆发式“春天”,各项技术百花齐放。吴森琪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为企业获得了巨大收益,成功打响了创业第一枪。
此外,凭借着拥有独立的模具制造车间和模具制造能力,40多台低压铸造机可年产170万件的优势,启承公司在2018年成功转型时,便与国内一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如上汽集团旗下2个自主品牌的所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都是由启承公司开发,目前已量产。
投入“一企一线”改造
“行业的掌舵者,需要时刻保持探索和创新的姿态,这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在数字化改革的推动下,吴森琪对如何传承和发展企业,目标愈发明确。
吴森琪介绍,早在2018年以前,企业茁壮成长的同时,因传统的离散生产模式效率低,工艺稳定性差,在交期和质量上都很难满足客户需求,存在市场竞争压力。此时,如果要重新设计投入一条连续生产的自动线,将面临很多技术难点,全行业没有成型的生产线可供参考学习。这让吴森琪一时犯了难。
庆幸的是,在此期间,我市出台了《永康市“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改造提升活动实施方案》,为启承公司带来了福音。
“长痛不如短痛,不改造,将来肯定没出路。况且有政府做后盾,我们要相信政府。”尊重技术、也愿意拥抱技术,吴森琪果断做出了决策,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快,启承公司就投资约2000万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架生产线数字化改造项目,在经过总承包商优海信息的技术专家和启承公司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改造生产线一一攻克了各个技术难点,并投入正常生产。
事实证明,吴森琪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这条新生产线投入运行后,公司员工由原来的35人减至现在的7人,减员80%;单位产出时间由原来的每小时2.91件提高至现在的每小时5.83件,生产效率提高了100%,人均效率提高了438.9%。质量一次通过率约提高了15%以上,能耗也大幅降低。有了这次改造成功经验,吴森琪很快就决定投入改造。
人生三十而立,1992年出生的吴森琪,已然撑起了启承公司的一片天。尤其是近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困境,吴森琪越来越坚信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启承公司依然逆风而上,实现了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15%的良好态势。
融媒记者 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