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握住传承 右手抓住创新
——专访永康市包装公司董事长王钟忆
![]() |
左手握住传承 右手抓住创新
——专访永康市包装公司董事长王钟忆
开栏语
创业难守业更难。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变化、信息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如何做好企业传承、坚守、创新、发展,是成为企业接班人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我市,有这样一批创二代,他们接过父辈手里的接力棒,延续父辈引以为豪的“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用自己的实干创新转化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动能,谱写出一个个创二代守正创新的精彩故事,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即日起,本报推出“凝聚新生力量 精准转型升级”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
N
凝聚新生力量 精准转型升级
王钟忆
初约王钟忆时,他的一句“要不我来找你”,让记者吃惊于他的谦逊;简短聊天后,1987年出生的他对企业的见地让记者记忆深刻。
问及他的奋斗故事,王钟忆说因为有父母搭建的平台,让他得以大展身手。
王钟忆进入公司从董事长助理做起,到如今掌管全局。12年间,他一直坚持在守业中求创新,在稳步中求发展。
瞄准品牌服务 持续开拓业务
永康市包装公司(以下简称“包装公司”)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永康县塔海纸箱厂。此后随着业务体量和产能的不断增加,当时那个面积只有500平方米、员工20多人的小厂,经过多次飞跃,2008年在经济开发区建成了彩印分厂,实现了彩印与普通纸箱生产区的分离。
“包装,有便于贮存、保护、运输和流通等功能。包装功能的改进是为了满足产品日益发展的需要,这种满足就是服务。”王钟忆说。
2010年,王钟忆初接手公司,摆在他面前的,正是亟待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深耕永康市场近40年,包装公司主要服务本土电动工具、保温杯、户外用品等各类五金产品。王钟忆意识到,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商品经济意识的不断加强,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对于包装公司而言,如何对包装做进一步加工和改进,使其满足客户需要,这十分关键。
王钟忆介绍,随便走进哪一家商店,跳入眼帘的总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所以品牌与包装其实相辅相成的。”
凭借着父辈积攒的好口碑及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态度、稳定的生产实力,包装公司通过业务开垦,赢得了蒙牛、旺旺、优乐美等品牌客户的青睐,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订单。
2019年,王钟忆又将目光聚焦食品包装,当年他力排众议投入烘焙类食品包装盒产品生产线,但当时的他正是看中消费者越来越讲究“包装”这一消费心理,坚定开设生产线,投入生产。但也正是因为他思想超前、眼光独到,让这条曾经被冷眼相待的生产线,在短短三年间,跻身成为包装公司除纸板、彩盒、外箱以外的第四个大品类。
机器换人迭代 大力升级产线
“父辈花了半辈子的心血去创业,我就要花一辈子去守住企业、发展企业。不忍心这个凝结了父亲一生心血的‘江山’被时代淘汰。”王钟忆说,包装公司必须改革创新,跟上时代步伐,企业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远。为此,他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自动化设备,积极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安全生产模式。
2011年,包装公司高层领导和采购部主管历时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和论证,投资约1600万元引进德国进口胶印机,力促彩印设备提档升级。当年,该公司彩印纸盒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0%,包装彩印业务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更新原有的设备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产品档次也明显提高。”王钟忆说,设备的更新换代是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节流”绝不能“节”在设备上。在包装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又一条较为先进的生产线,这些都是王钟忆对市场的深度考察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决策产物,这为企业带来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到了2015年,王钟忆再次投资1600万元,配备了数十名专业技术工人,将原有的纸板生产线,改造成年产1亿平方米的瓦楞纸板生产线。
据悉,这组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由湿部和干部为核心组件,再配以全自动制胶机、自动接纸机、自动对边机、全自动液压打包机等设备,形成整条生产流水线,生产过程由ERP管理系统、生产管理控制系统等进行信息化控制,自动完成从接单到排单再到生产的全过程,控制从原材料、起楞、黏合、烘干、压线、分边、裁切、堆码、打包的工艺流程,极大提高了生产水平。目前,包装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企业效益发生质的飞跃。
王钟忆说,由于包装产业的传统性,多数企业相对保守,但对他而言,只要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敢于运用新设备、新技术,依旧可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融媒记者 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