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为民的大诚大爱 做官做人的至真至善
——初读胡联章先生书稿《大宋胡公》有感
![]() |
为国为民的大诚大爱 做官做人的至真至善
——初读胡联章先生书稿《大宋胡公》有感
□周顺意
我很荣幸在假期里能拜读到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先生所写的长篇历史小说书稿《大宋胡公》。
《大宋胡公》从胡公(胡则)“荣登金榜、太宗赐名”开始着笔,用一连串跌宕起伏、前后呼应、引人入胜的故事,将胡公几十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全幅画卷,绘声绘色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大宋胡公》有九十二回、四十六万多字,以胡公的史迹履历为经线,梳理吸纳民间传说,采用历史演义手法,回与回之间衔接巧妙自然,情节内容详略得当,主体脉络清晰明确,内容寓意纯正丰润,趣味性、可读性、导向性俱佳。该书既扣人心弦,又使人心情舒畅,令人手不释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小说语言简洁又活泼明快,就好似用一首轻快的歌曲将一段历史娓娓道来;同时,小说中人物众多,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派形象,都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可见胡联章先生的文学造诣和所付出的心血。
胡公的故事在胡公故里永康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永康人,我自幼就听过外公外婆讲述胡公的传奇传说,如胡公庙里有胡公和三位娘娘,在胡公庙求签很灵……但胡公为什么能闻名遐迩?胡公的香火为什么长盛不衰?胡公庙里的三位娘娘又有怎样的故事?我似乎从来都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看了胡联章先生所著的《大宋胡公》,我对胡公文化以及上述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拜读全书,我从赏心悦目、有声有色的胡公故事中,强烈感受到了胡公为国为民的大诚大爱、做官做人的至真至善!
古往今来,熟读圣贤之书者不计其数;历朝历代,风流人物林林总总,但往往逃不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的宿命。然而,永康人胡则——北宋时期的一名官员,却在经历千年的风云诡谲之后,依旧受百姓牵挂,被民众称为“胡公大帝”,奉为地方“保护神”。
忧民者,民亦忧之。胡则是农家子弟,深知百姓生活的不易,立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除虎患、惩奸恶、改盐政、拓商路、治钱塘、免丁钱……他生前用拳拳赤子之心造福一方民众,身后被敬为神灵依然感召着一方水土人民的精神世界。
以方岩山胡公庙为总基地,天下有胡公庙三千。
东西南北的信众、香客,以虔诚的祈愿,纪念这位为民请命、泽被后世的好官。百姓不愿这位体恤民生的好官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胡公的“守护”与人们的祈愿,形成了胡公与百姓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天人感应的磁场!我想,这也许是胡公信仰感召天下、胡公文化源远流长的奥秘之一吧。
关于胡公庙里的三位娘娘,我很小就听外婆说了。那时,我纠缠着外婆问:为什么胡公有三位娘娘?我已不记得外婆是如何回答的。上学读书后,我明白,在那个时代,一妻多妾是正常的。然而,为何胡公的三个女人也会被一起奉若神灵呢?在胡联章先生的《大宋胡公》中,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胡则的原配夫人陈思兰,在胡则考取功名之前,就与胡则结为夫妻。胡则中举后肩负使命、四海奔波,思兰为了照顾一家老小而留守家乡永康。官场的险恶、未知的征途,让胡则屡遭险境。所幸的是,胡则身边有东来、西往两位随身侍卫的保护,还有淑贞、馨兰两位超凡侠女的守护。
缘分与使命使然,让钱淑贞、吴馨兰两位侠肝义胆的姑娘与胡则结识。她们仰慕胡则爱国为民、一身正气,愿意追随和守护胡则,哪怕经历危险甚至献出生命。在除恶扬善的征途中,在浴血奋战的沙场上,胡则和她俩成了挚友与知音,更是知己与至亲。你说,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这种感情不是浮于表面、止于颜值的喜欢,而是共同经历磨难之后的惺惺相惜、相濡以沫的唇齿相依。
胡则敬佩两位姑娘的智慧与侠义,敬重原配夫人的真情与奉献。夫人思兰多次主动向胡则提议,给两位姑娘一个名分。胡则并未因两位新人而冷落原配,而是更加珍惜思兰的真情与包容。在胡则与思兰及淑贞、馨兰的爱情传奇中,每个人都是纯粹的真诚与善良,都殷切希望自己在乎的那个人能平安如意。
读完胡联章先生的力作《大宋胡公》,我感觉十分舒坦,体内似乎有一股正气热流在涌动……
为什么胡公的故事能流传那么广泛,胡公的精神能影响那么深远?这不正是因为胡公为国为民的大诚大爱、做官做人的至真至善吗?我托腮凝思,只见窗外玉轮正圆:不知明月几时有,但知明月当年映胡公。亘古千年,胡公是天上的哪颗星星?我们又应走向何方?
(作者系《胡公文化》杂志编辑,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获奖者)
奏免丁钱(方岩胡公祠壁画) 雨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