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历史小说与胡联章先生的《大宋胡公》
![]() |
浅议历史小说与胡联章先生的《大宋胡公》
□徐吉军
前不久,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胡联章先生给我寄来了他的新作——长篇历史小说《大宋胡公》书稿,并嘱我方便时看一看,帮他提提意见、把把脉。
说实话,我虽然长期研究宋史,但对于文学创作或对历史小说的研究,甚是缺乏。故此,接到这一任务,我内心有些惶恐。好在我也读过诸如《三国演义》《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济公演义》之类的知名历史小说,也算是有所了解。尤其是胡公,我在前几年曾协助中共杭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翁卫军先生主编《大宋清官胡则》一书,对胡则的生平事迹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胡联章先生也是该书的副主编之一,当时,我们就书中胡则的一些存疑史迹进行过深入的交流、探讨,获益匪浅。此次,胡联章先生来信嘱托,我自然无法推辞。我挤时间通篇拜读了书稿,同时还翻阅了相关历史小说的研究知识,使自己对历史小说或历史演义小说的体裁、规范有所了解。
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演义作品不少,在这众多的历史小说中,当以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所撰的文学巨著《三国演义》影响最大。此书以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为蓝本,结合民间笔记中的三国故事传说和戏曲、话本等民间艺人的创作成果,博采各种典籍,共冶一炉,从文学性的角度和全景式的视野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近百年间的历史画卷。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远远超过正史即陈寿所撰的《三国志》。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而且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而近代著名小说家蔡东藩,则是中国近代历史小说史上正史演义的集大成者。其杰作《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共一千余回,五百多万字,从先秦一直写到民国,上下两千多年,将中国历史上的大事都化成故事加以表述,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审慎,观点平实,内容丰富,叙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成为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佳作。
当然,既然是“小说”,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文学虚构,作者为了小说故事发展的需要而虚构一些非历史的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也在情理之中。
《大宋胡公》作者胡联章先生曾任中共永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永康市委办公室主任、金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永康市政府正处级党组成员。2015年以来,他兼任胡公文化研究会会长、胡公书院院长,潜心胡公文化事业。为写好《大宋胡公》一书,他花了不少工夫。多年来,他一直在搜集胡公文化相关素材,带领胡公文化团队实施“寻访胡公路,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深入胡公为官任职或有其史迹的地方,考察调研采风,与相关的专家学者探讨,并认真梳理自己投身胡公文化的体验认知,最终撰写完成长篇历史小说《大宋胡公》。
《大宋胡公》按古典章回对话体创作,共九十二回、四十六万多字。小说以北宋名臣、浙江先贤胡则(胡公)的史迹履历为经线,以除恶扬善、福民益邦为主旨,在真实再现历史的基础上,吸纳民间传说,完善丰润情节,采用历史演义笔法,在内容题材取舍上借鉴了《三国演义》“事纪其实”“虚实相生”的文史之法,多角度、多层次刻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甚为全面、生动地塑造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胡公形象。
作者在全书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故事描绘细致生动,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性格鲜明;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阅读起来非常轻松,有助于增加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对胡公的了解,起到了历史演义小说“普及知识、以古鉴今”“教化为先、于世有补”的道德教化与娱乐民众的积极作用,是一部值得细品的长篇历史文学佳作。
(作者系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太宗赐名(方岩胡公祠壁画) 雨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