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驱动,构筑五金产业发展新高地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丽州巡礼
□融媒记者 吕高攀
曾经,“拿来主义”将永康推上“世界工厂”的宝座,铸就永康制造的辉煌;如今,以大数据、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成为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也成为永康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泉。通过创新驱动,永康五金行业构建了新发展格局,实现了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近年来,在品牌科技双轮驱动下,永康工业企业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形成了强大的原创能力,迈向科技与品牌自立自强。随着企业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科创平台等网状研发体系的建设,永康逐渐形成一个优质的创新生态,品质与品牌螺旋效应显现,助推五金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永康制造犹如
“热带雨林”般成长
“永康智能门锁起步较晚,短短十年间,通过优化工艺、美化设计、提升质量等举措,迅速完成超越,奠定了‘中国门都’的基础。此后,门企开始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生产工艺,创新突破,完成了弯道超车。如今,凭借强大的创新能力,永康智能门锁行业对标意大利、德国等老牌设计和制造强国,开始新一轮冲击。”作为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步阳门业研究院院长胡金奎对此深感自豪。
在步阳集团的展厅,一樘“脱壳”于意大利设计,融合永康制造创新元素的进户门尤为显眼。据了解,这樘门的价格高达每平方米28850元。许多人在感叹价格的同时,也被其时尚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
在胡金奎看来,国际一流企业因其悠久历史具备更多文化和技术沉淀,细节和人性化设计值得永康企业学习。但是,永康制造在大胆创新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特别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相对超前,岩板、钛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给防盗门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围绕新材料新技术,我市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攻关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目前,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39%,拥有21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6家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6家金华市级企业研发机构。
创新资源不断汇聚和投入,多项行业核心技术难题攻关取得突破:千禧龙纤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填补了国内超细超高强丝空白、新多集团研发的果蔬AI无损检测与分选装备技术国内领先、道明光电研发的柔性显示用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及锂电池软包装用铝塑膜中铝箔的环保化学表面处理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众兴智能科技研发的S型双圆弧齿形谐波减速器核心部件达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在永康,一个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正在形成。龙头企业凭借过硬的技术体系、优越的市场资源、具备增长思维的团队,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中小企业以灵活、多元、创新力活跃的优势,完成匹配和对接。开放、合作的环境,铸就了永康制造强大的竞争优势。
(下转2版)
创新要素互联互通
高能载体支撑
“孵化+加速”发展模式
5400平方米的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内,硕大的液晶屏幕实时更新全市工业数据,产业发展、创新能力、人才储备、区域特色等情况一览无余;67家各类服务机构实体入驻,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各类高校院所聚集,科创交易云平台、大数据展示平台、创新需求交易平台、科创态势分析平台等数字化平台全天候服务,政策落实、平台构建、资源导入、人才引进、主体激活、环境营造等全方位支撑。
五金产业发展至今,创新体系的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筹建涵盖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创新工场等功能主体的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代表的高能级平台应运而生,针对创新服务平台布局不够合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碎片化、重复化建设等问题,在推动源头创新、加快创新型工业强市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去年,永康五金产业工业示范基地促成成果转化产值达92亿元,科技孵化器入驻及入孵企业年产值超1.55亿元,创新活力十足,高能级创新载体的建设更是时不待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我市创新平台的建设不断铺开,创意设计基地、智能制造服务平台、智慧监管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五金产业检测中心等“一核多点”空间格局和“六位一体”服务体系快速集聚各种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传统五金产业的动能修复和新兴产业培育。
与此同时,围绕五金产业科技创新需求,我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打造“1+1+5+N”创新平台体系,和我市高等级研发中心——丽州研究院,重点建设工业设计、新材料、大健康、电子信息、林草装备五大产业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创新平台在产业共性技术、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中的作用,引导企业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加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培育科技龙头企业,打造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大中小、上中下游优势资源,提高创新体系化能力和整体效能。
品牌产业螺旋共进
永康五金
闪耀“品”“质”之光
“SANTECO已经抢占台湾的部分大型商超,在巴西等南美国家同样深受当地经销商的热捧;SIGG深耕欧洲市场的同时,韩国、日本、新西兰等地的市场开拓进展顺利;国内市场,HARES、NONOO品牌已经为不少年轻人所接受。”多渠道多品牌的建设,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欧阳波描绘近几年的成果。
从高品质代工到自有品牌的崛起,显然与哈尔斯公司创新能量以及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密不可分,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再到品牌走出去,哈尔斯公司对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有着清晰的规划。全资收购“SIGG”只是“哈尔斯”品牌实现全球化目标的一块试金石,如今“哈尔斯”品牌已经逐渐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创新研发的智能化、轻量化系列水杯都被打上自主品牌的“烙印”。
与“HARES”一样,“步阳”“chinsun”“王力”“safun”“CYC”等一系列品牌已经具备较强的知名度,成为业内响当当的制造代名词。
此前,我市拥有众多畅销世界的产品,但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看,还没有真正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企业生产以代加工为主缺乏品牌营销意识,永康制造的产品品牌缺乏品牌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打造与“永康五金”区域品牌发展不同步。如今,这些已经成为永康五金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制造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品牌建设路径,品牌建设“海绵式”需求集中爆发。
目前,我市聚焦系统提升,顶层设计探索品牌建设轨迹,立足产业发展,着眼长远久久为功,着力打造以产业品牌为核心、五金文化品牌、城市品牌为两翼的区域品牌格局。企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交互发展,形成互动机制,形成个体品牌与区域品牌螺旋式发展效应。从政府层面,构建“世界五金之都”区域公共品牌的质量标准体系,与“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有机结合。企业层面,凝聚企业品牌建设共识,实现产业品牌和企业品牌的联动发展,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品牌建设,打造世界知名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