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永康文化瑰宝:一半是石 一半是木
说起永康松石,年轻一代不免会有些陌生。松石,全名叫松化石,地质学上称硅化木。永康松石历史悠久,广受古代文人雅士、百姓喜爱。《全唐诗》《本草》《云林石谱》等古籍中都有永康松石的记载。
前段时间,我市松石爱好者徐诚的私人松石馆易地修葺,经过小半年的筹备,将在4月下旬重新开放。记者来到前仓镇石雅村,通过探访徐诚与他的新松石馆,揭开一段厚重神秘的永康松石史。
徐诚与他收藏的松石
□融媒记者 高婷婷
相传由仙人点化,记载、传说众多
走进松石馆,入目尽是林林总总、大小不一的松石。这些松石外表其貌不扬,乍一看像是山中随处可见的石头,但凑近仔细端详,又能发现它的特殊:它一半石质,另一半却呈现出木质结构和纹理。馆内共展陈着80多方观赏石藏品,除了永康松石外,还有产自印尼、缅甸、黑龙江、新疆、广西、云南等地的松石。
据了解,松石是木化石的一种,主要生成于中生代时期。这一时期的永康植物茂盛,一次又一次剧烈的造山运动把森林埋入地下,由此形成了大量硅化木。
徐诚介绍:“永康松石可以分为山石和水石两大类。山石是指从泥土山岩中发掘出的硅化木,从现有山石藏品来看,永康松石的硅化程度较高,原树体的形态保持较为完整逼真,属硅化木中的精品。水石是山石生成以后,由于各种原因,进入永康江流域,经过千百万年洪水、泥石流的推动、冲击以及沙石的冲刷打磨,其表面质地比较松软的部分自然脱落,从而形成了温润光滑、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的水松石。”
实际上,这种木化石并非永康独有,放眼全国,新疆、四川、贵州等地都出土不少。缘何永康松石能在历史上脱颖而出,这还要从“道仙马自然指松化石”的传说说起。
明、清时期的《永康县志》记载: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八月十五日,仙人马自然自桐霍山回永康城北延真观,指庭前松曰:此松已三千年,当化为石,已而果然。“还有一说是马自然得道飞升后身躯化为松石的。不过,我们更相信马自然原本就是松石爱好者,所以在修炼的地方收藏了大量松石。”徐诚说,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马自然,在延真观旁修了一座松石亭。这座亭子就矗立在永康中学对面,后因年久失修倒塌。
这一传说为永康松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众所周知,松历来被当作坚贞不屈、长寿多福的象征,而松石因此受到文人雅士青睐,时常被用作信物或礼品。被收录在《全唐诗》中的《二遗诗》就有记载,作者、唐末诗人陆龟蒙收到诗友李中秀、羊振文赠送的松石,对此爱不释手,特作此诗酬谢,并在作品中对松石不吝赞美之词。
除此之外,唐代著名诗僧齐己的《松化为石》,明代吕文萤的《题延真观》,清代俞有斐的《松化石歌》、徐友范的《松山化石》、徐之骏的《松化石吟》和近代吕公望的《永康华溪八景诗》等, 都对永康松石有所提及。
宋代大藏石家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是我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石谱,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松化石产婺州永康县,松化顷因马自然先生,在山一夕大风雨忽化为石,仆地悉皆断截,大者径三二尺,尚存松节脉纹,土人而为坐具,至有如小拳者亦堪置几案间。”清代记录永康松化石的书籍就更多了,在此不一而足。丰富的文字记载为永康独特的松石文化提供了史料佐证,足以证明永康松石在中国观赏石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曾是百姓家中常备的防火石
永康人的爱松石情结由来已久。状元陈亮曾在《永康县地景赋》第一句话写道:“松石桃园,古称胜境。”永康著名书画家应均给自己取的笔名就叫“松石山民”。
据徐诚介绍,过去,永康人有把松石摆放到村边路口或凉亭中的习惯,一方面向行人提供歇脚之处,一方面展示当地奇特的物产。除此之外,松石还曾是永康百姓家中常备的防火石。乡下许多人家会在天井里一边放上一口水缸,一边摆上一块松石。
从百姓家中的案桌、灶台、盆景、镇宅石,到寺庙、道观、宗祠天井的供石,一直到货郎担、手艺挑、陪嫁箱携带的松石小精品……松石因其产量大、价格低的特性,广受永康百姓的喜爱。
“永康人喜欢松石是出了名的,经常有外地人把松石运到永康卖。”徐诚说。
好景不长。永康虽然是松石的高产地,但经过1000多年无节制的开采,裸露在地表的松石已被掠夺一空,另一部分则随着封山育林政策长埋地下。爱石人不得不跟着“由奢入俭”,从赏大型山石到玩掌中水石。随着时间推移,永康松石文化逐渐式微。
永康松石“养在深闺人未识”
文人称颂、藏石家青睐、百姓喜爱……回溯往昔,与厚重的永康松石历史相比,当代的永康松石,颇有几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落寞。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市一批松石爱好者开始自发挖掘、抢救永康松石文化。在1988年永康第一届菊花展上,松石爱好者朱宝献开辟了一个角落,展出自己收藏的松石,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永康松石首次在公开场合亮相;2005年,我市举办了首次大型石展,展出400多方松石;2010年,马春芳、陈高升、徐诚、李建成等牵头创立了永康市松石研究会,创办会刊、建立网站……永康松石爱好者们前赴后继,推动永康松石走进大众视野。
徐诚便是其中一员。为了弄懂吃透永康松石文化,他花费4年时间,不仅走遍永康的角角落落,还跑遍了全国,甚至到东南亚一些国家考察,编撰了《漫谈永康松石》,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永康松石的前世今生。几年前,他更是拿出收藏的80多方松石精品,创建了一座松石馆,为永康松石文化出力。
“永康松石承载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这是永康、永康人宝贵的历史财富,不应就此被埋没。”徐诚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新松石馆打造为永康松石文化传播、教育的载体,擦亮蒙尘的历史,让更多新一代永康人了解家乡文化瑰宝:永康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