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旅动态

文章导航

  72岁老人

  钉制红木大秤

  大叶紫檀做秤杆,千足金当秤花……近日,听闻我市一位老人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家制作了一杆3800市斤的红木大秤。为此,记者特意来到古山镇青后叶村一探究竟。

  这位老人叫叶兆丰。走进他的创作室,只见他正在仔仔细细地琢磨这杆大秤的摆位。叶兆丰一头乌发,神采奕奕,身材板正,光看外表还真猜不出他已是72岁高龄。

  4年前,为了挑战自己,叶兆丰萌生了打造一杆红木大秤的念头。说干就干,他跑到张家港买回一根价格不菲的大叶紫檀木料做秤杆,开始了“闭门造秤”的过程。今年3月14日,这杆纯手工打造的红木大秤终于大功告成,总计花费9个月左右的工时。这杆大秤长达4.51米,自重266.5市斤,光秤砣就有100市斤重(应是目前永康最大的红木杆秤)。整杆大秤,须动用两个中年壮汉的力量才可搬动。

  凑近看,做工细剔的秤杆上钉上了龙凤呈祥、十大名花、双鸟报喜等多组繁复图案,极为精美,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虽然70多岁了,但老叶视力还不错,而且有耐心。从选木料到钉秤花,以及做秤钮、秤砣,包秤头的铜皮,都是他亲自完成的。”叶兆丰的老伴翻出手机里的视频,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敲敲钻钻的画面跃入眼帘。钉秤要钉得精致可不简单,一个小小的图案,就要钉一周时间左右。

  据了解,叶兆丰从20岁开始学习钉秤,几十年来,他在商海政界奋斗打拼,到了古稀之年,却又不舍年少时的钉秤情结,便重新拾回这老手艺。如今,他天天忙着钉秤,不亦乐乎。在创作室里,立着几十根高矮不一的红木杆秤,为求别出心裁,叶兆丰还特意钉上了八仙过海、西游记、十二生肖、福禄寿等创新图案。而让叶兆丰倍感惊喜的是,来找他钉秤的顾客还不少。“这5年时间里,光1000市斤左右的大秤,我就已经做过至少40杆。”

  古山一带,秤文化流传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木杆秤的实用功能虽已悄悄褪去,但在古山人心中,秤仍旧意义非凡——如“嫁妆要秤,意为千金”“秤是当家人,称心如意可镇宅”“归屋入户,秤先行”“办厂有秤,公平诚信”等……因此,把木杆秤做成一件艺术品,成了叶兆丰的心愿。他说:“一把好的钉秤即使历经数十年岁月的打磨,其准确度、精度也依然不会改变,正如人的诚信品质,相伴终身。做秤是件凭良心的事。”

  □融媒记者 马忆玲


永康日报 文旅动态 00008 2021-04-07 永康日报2021-04-0700007;3907183;3907186;永康日报2021-04-0700008 2 2021年04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