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方言里的“牛”文化
□融媒记者 马忆玲
对于过去的农民而言,牛是十分重要的家庭财产,关乎全家人的温饱,也是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之一。随着时光流逝,牛温顺、忠厚、耐劳、倔强的形象也渐渐融入永康方言中,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牛年伊始,在本土民俗文化爱好者徐天送的帮助下,记者搜集整理了永康方言中诸多与“牛”有关的语言。这些穿插在日常生活中的“牛言牛语”,不知哪一句能勾起你的回忆呢?
与“牛”有关的永康谚语
金华牛,永康牵:这是一种自视甚高的说法。永康人脑袋灵活、四处赚钱,而金华人较为老实,喜欢待在本地。于是,永康人认为金华人一般听自己使唤。
牛皮勿吹,铜钱勿归:批评一些生意人精明有余,厚道不足,诚信度不高。
前世不修,出世耕牛:强调做人要积德行善,不然下辈子就会受苦。
牛好留根绳,侬好留个名:一头牛是否温顺善良,可以看牛绳磨损严不严重,一个人好不好,可以从他的名声上知晓。
牛勿知角弯,马勿知面长:牛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面目,常用作讽刺他人缺少自知之明。
旧性不改,牵牛落海:牵着牛在平原、耕地上走可以,但到海里却会遭殃。告诫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变通思维和行为。
马背上跌落,牛背上出气:受到挫折后,不吸取教训,反而迁怒于他人。
常驻田冇谷,常驻牛冇肉:体现大部分人都有自私心理,只要是公家、集体的事,就不会尽心尽力地去做,以致效益很低。
囡是半天雪,落着牛屙也该歇:体现旧时女性在婚姻上无话语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即使嫁到再差的人家也得认命。
牛头落水,牛尾巴难拖:牛若是落水了,再怎么拖住牛尾巴也没有用。告诫在处理事情时,要抓住最佳时机,把问题掐灭在源头上。如果等到一发不可收拾时再处理,已无济于事。
牛呒力,拖横耙;侬呒理,讲横话:一个人之所以蛮不讲理,是因为他理不直气不壮,心里没底气。就像牛一样,当它把耙横向拖时,说明它已经没力气了。
牛食稻秆鸭食谷,各侬自有各侬福:每个人的基因、能力、生长环境都不尽相同,所以不要嫉妒别人,应该放平心态,感恩自己所拥有的。
三三四四剥头牛,不如独自杀只狗:多人办事有可能责任不够明确,某些事情若集中给一个人去操办,效率或许会更高。
牛耕田,马食谷,爷劳碌,囝享福:比喻辛苦获得的劳动果实落入他人之手,而那人却不知道珍惜。
敲牛勿怪怪坐肚:不要怪宰牛人,要怪就怪指使他去宰牛的人。喻指坏事披露后,不能只追究执行者的责任,更要批判幕后的策划者。
望侬望双脚,买牛买双角:男人有无力气干活,看他脚大不大;买牛则要看角硬不硬,长了好角的牛更健壮,不容易被其它牛欺负。
一年烂粥烂饭买头牛,三年烂粥烂饭竖幢楼:体现出节俭的重要性,但放在当今语境中,它忽略了人的精神品质生活需求。
小侬怕剃头,老侬怕望牛:看牛是件力气活,老人体力不行,无法担当此重任。表示人应在什么样的年纪做什么事。
杭州嬉一嬉,去头大肉猪;上海游一游,去头大水牛:反映了以前经济条件有限,农民收入低,只能满足基础温饱。
三年勿养牛,穷去勿知头:反映出以前只要家里有田的人家,就必须得养牛,否则就会无法开展农活,失去家庭收入。
羊食抵火烧,牛食抵坢浇:指牛吃庄稼旁边草对庄稼有利,羊吃草有害。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夏天的雨通常下得不均匀,即局部性降雨。而秋雨所下的范围就更广。
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尾,卖牛买被:冬至月初,还不太冷,可到了月末,就非常冷。形容冬至月里的温差较大。
与“牛”有关的歇后语
大水牛食饭,大水牛放屙——大进大出
牛尾巴打苍蝇——盲目
牛吊黄秆蓬不食草——正经
牛不颠耙颠——多管闲事
硬摁牛头不食水——顺其自然
水牛落井——有力无处用
水牛背脊拔根毛——微不足道
屎缸苍蝇涎牛屙——偏爱
贪贱买老牛——得不偿失
牵牛上板壁——学生难教
牵牛去追马——徒劳
猢狲骑水牛——不知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