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牛年话牛

文章导航

  鲁光:故乡牛,故乡情

  □融媒记者 高婷婷

  在永康,说起画牛名家,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人——鲁光。几年前,《北京晚报》曾用两个整版报道鲁光画牛,通栏标题八个字:“属牛、爱牛、画牛、做牛。”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国家画院、中国现代文学馆、澳门基金会、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日本现代美术馆都收藏有他的牛画。

  辛丑牛年,在北京留守抗疫的鲁光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他急不可待地在画室里铺开纸,画各式各样的牛;刻印,刻“师牛”“牧牛人”“如牛人生”“牛屋” “孺子牛”。他期望着吉语成真,牛真能“扭转乾坤”,好把疫情赶走,让人们过上正常的生活。

  在前几日的一通电话中,鲁光对记者说,人老了,最念的是故乡,最忆的是童年。他急切地盼望牛年到来,牛气冲天,天下太平,好好过个年。“我在北京生活了许多年,但永康仍是我最亲的故乡,永康的年,才是我记忆中的故乡年。”鲁光感慨道,过年年味最浓的是故里小山村。在外奔波了一年的父亲,挑着秤担回家了,从担子里掏出一包从城里买的带木把的水果糖。含一块在嘴里,一直甜到心坎。

  关于故乡,鲁光的童年记忆中始终保留着一幅这样的画卷:夕阳西下,放牧归来的孩童躺在牛背上,手中还抱着许多鸟蛋、鱼蟹。孩童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牛也迈着不疾不徐的脚步,鼻孔里发出轻快的嗤声。头顶是蓝天,足下是坚实的泥土地,前方是做好饭等他的家。这是鲁光永不褪色的梦。

  鲁光出生农家,祖祖辈辈以牛耕作活,牛是他儿时形影不离的伙伴。长大后,鲁光远离家乡,到大城市打拼,牛和田园成了他生活中的美好回忆。退休后,有了大把空闲时间的他学起了画画,将对牛的一腔思念付诸纸上,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精品力作。

  鲁光笔下的牛,常备人的情态。说是画牛,实乃画人。画人的品性、理念、追求、情趣。说到底,是在画自己。他常以牛自比,牛的勤恳、牛的低调、牛的淳朴,是他一生都在追逐的东西。

  在这通电话最后,鲁光向家乡的父老乡亲送来了牛年祝福:祝福永康故里的朋友们牛年大吉,家家兴旺幸福!祝福永康的前方,永远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康庄大道。幸福美好的生活,靠自己奋斗。让我们像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奋勇向前!


永康日报 牛年话牛 00005 2021-02-20 永康日报2021-02-2000005;3683373;3683372;永康日报2021-02-2000008;3683371 2 2021年02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