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健康养生

文章导航

  数九寒天

  应“冬藏”

  □记者 吕鹏 整理

  “冬至阳来复,草木渐滋萌。” 21日,我们迎来了今年最后一个节气——冬至。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之后开始“进九”,天气逐渐变得寒冷。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冬藏”。

  严冬时节注意老人低体温症

  调查表明,在严寒的冬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得低体温症后,死亡率较高。低体温症是冬季导致老年人意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谓低体温症,以35℃体温为界限,人体在寒冷的刺激下,体温下降至35℃以下时为体温过低。其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皮肤、四肢冰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思饮食,面部水肿。严重者意识模糊,呼吸次数明显减少。心跳缓慢,脉搏细弱。

  老年人容易患此病的原因主要是老年人的大脑皮质对寒冷的反应性降低,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容易被忽视。

  另外,用药不当也可诱发低体温,如氯丙嗓(冬眠灵)、地西淬(安定)、阿米替林等药物,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抑制周围血管收缩,降低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性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左右。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老年人要尽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应特别注意保护头和脚。

  冬至进补要先打基础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进补又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一般选羊肉、鸡肉、狗肉、鹅肉、鸭肉等。对于不宜食生冷又不宜食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子、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药补则一定要遵医嘱,一人一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补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也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理脾胃功能。此外,冬至后可多进食坚果。坚果油脂成分多,以不饱和脂肪为主,因此有降低胆固醇、治疗糖尿病及预防冠心病等作用;坚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皱纹功效的维生素E,因此对防老抗癌都有显著帮助。坚果还有御寒作用,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推荐松子仁、粳米、蜂蜜熬制松子粥,具有补虚润肺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及体弱早衰、产后体虚、头晕目眩等症。


永康日报 健康养生 00014 2020-12-30 永康日报2020-12-3000008;永康日报2020-12-3000009;永康日报2020-12-3000010 2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