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九洲村

  “并村并心”做好后半篇文章

  用心用情办好百姓民生实事

  ■“党建细胞”大比拼系列报道⑩

  □记者 徐敏 实习生 陈诗璐

  本报讯 “‘十无村’创建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我们得抓紧时间,在全村进行新一轮的查漏补缺。”28日上午,在经济开发区九洲村村委会办公室,村党支部书记吴幸福和村干部正聚智商议,铆足干劲为争创“十无村”做好冲刺准备。

  九洲村是开发区新一轮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形成的新村,由原来的下堰头、车马何、陈园和沙端4个村合并而成,一跃成为了有1300多人口的大村。并村一年多来,九洲村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围绕“组织融合、治理融合、发展融合、人心融合”4个目标,以党建立心、活动助兴、文化铸魂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做细做实了“并村并心”的后半篇文章,推动了村庄各项事业融合发展。

  谈及加速实现“并村并心”的关键,九洲村村干部一致认为,除了党建引领,最大的“功臣”就是去年在4个自然村轮流举办的美食节“家宴”。“举办第一场美食节活动时,我们都还担心村民的积极性不高,没想到4场‘家宴’,场场都爆满,大家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该村村干部何建育说。

  正是因为这一场场“家宴”的举办,架起了村干部与村民的连心桥,增强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村民的心越聚越拢,为新村融合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人和”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一支由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发展对象组成的青年志愿者突击队也在“家宴”活动中“应运而生”。“这支突击队的成员年龄都在35周岁以下,想法点子比较创新,干事也充满激情,在防汛防台、‘四城联创’等各项工作的锤炼中发挥出了中坚力量的作用,为新村加快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吴幸福说。

  沐浴着和谐“村风”,九洲村全村上下掀起了干事创业热潮,一项项落地的民生实事不断擦亮了村民的幸福底色。

  在九洲村村委会办公大楼边上,藏有4200多册图书的农家书屋每周六天对外开放,书屋内配置了桌子、凳子、风扇、空调、电视等设施,已然成了新老九洲村人充实文化生活的精神加油站。

  位于车马何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原来的一处老戏台升级改造而成,成了名副其实的“长者饭堂”。该中心对九洲村所有70岁以上的老人开放,每天提供午餐和晚餐,就餐时间分别是11时和16时30分。在收费上,该村只是每个月象征性地收取伙食费,70岁老人每月120元,8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90岁以上免费。考虑到各自然村的距离远近不同,该村实行了“中心点统一就餐、其他点统一配送”的服务,聘专人每餐把新鲜饭菜用保温饭盒装好,分别配送至陈园、沙端和下堰头的指定就餐点,让这3个自然村的老人不出村也能享用到新鲜、热乎的饭菜。“虽然眼下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暂停运营,但村里时刻准备着,一旦符合重新开放条件,将随时‘开门迎客’。”吴幸福说。

  对于车马何的村民来说,并村还帮助他们消除积压多年的“心头患”。车马何溪“出村”至华溪流向有近200米河段水面宽度不足3米,且杂草丛生,排水不畅,形成了让村民汛期饱受困扰的“肠梗阻”。“每年汛期雨季到来,我们就‘慌兮兮’,因为暴雨很容易导致车马何溪水倒灌村里,形成内涝,导致一些地势低的老房子里进水,甚至水深能漫过脚踝,不仅影响村民生产生活,还给村民财产带来了损失。”何建育说。

  去年,九洲村村两委将车马何溪提升改造纳入并村后的重点工作,并在经济开发区、市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启动了车马何溪整治改造工程,通过河道护岸挡墙及河道土石方开挖回填等建设,将存在“肠梗阻”问题的河段拓宽至10米,村民正式告别了汛期雨季就“慌兮兮”的历史。

  村级组织换届在即,九洲村干事创业的氛围依旧浓厚。这不,该村村两委多方筹措,投入60多万元,正在加紧赶工,力争在8月底之前完成下堰头通往荆顶村山头徐的600多米道路硬化工程,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

  九洲村“家宴”活动现场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6 2020-07-31 永康日报2020-07-3100011;永康日报2020-07-3100010;永康日报2020-07-3100013;永康日报2020-07-3100012;12181647;永康日报2020-07-3100014 2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