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望小康故事一个比一个好听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
陈勇刚家的变化是艰苦奋斗的发家史,更是许多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点亮小康生活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如潺潺溪流,一个比一个好听。
曾经贫苦的大陈村农民陈勇刚,如今也当老板了。“站在小桥上看会风景,就会忘却疲倦与烦恼,也因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客栈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从他满满幸福感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巨变和村民们同心奔小康的喜人势头。(详见本报7月2日第1版报道)
穷则思变。过去农村生活艰苦,很多村民会外出打工挣钱。可是根在家乡,乡音难改,乡情难忘,家总是要回的。好在浙江乡村振兴走在前列,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大陈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好在有一个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积极带领村民走富民强村之路,村民们回乡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于是,乡村变成了景区,农民当上了老板。
果蔬丰盛,鸡鸭成群,溪流潺潺,群山连绵,乡村本来就是世外桃源。在全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从绿水青山中挖掘金山银山。近年来大陈村先后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4A级景区”“省历史文化古村落”“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金华市职工疗养基地”,这就是践行“两山”理念结出的丰硕成果。这样的巨大改变,不得不让城里人刮目相看。这样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必然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陈勇刚从一家八口挤在同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老房子,到兄弟姐妹各建新房,再到他开出竹桥客栈经营民宿,既是他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的发家史,更是许多村民共建美好家园、点亮小康生活的一个个生动故事。这样的故事,不用编造,实实在在地展示在人们眼前,并且就像“精品村”那样精致与经典。看,竹桥客栈去年接待了2800人次的游客,全村32家民宿年接待客人共40万余人次,全年全村仅民宿业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由此,“农民老板”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在攀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地处长三角后花园,区位优势明显,绿色生态资源丰富,这为乡村发展绿色产业和美丽经济提供了较大空间。除了民宿业,我们可以借助这些优势和空间,因地制宜开展多样生态旅游,以满足人们对度假、休闲、康养等幸福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丽州大地山水秀美,人文景观和地域非遗文化丰富,是不是以一地生态特色为核心,拓宽美丽风景转换成美丽经济的产业链,让“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路子走得更宽,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大陈村边做边学、边学边干、让美丽经济雪球越滚越大的故事中,应该可以得到肯定的答案。
小村故事多。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4A级景区”“省历史文化古村落”“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金华市职工疗养基地”“美丽乡村精品村”这么多响亮的称号在,相信“农民老板”们有讲不完的奔小康故事。希望,他们的感人故事,如潺潺溪流,一个比一个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