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大家说吧

文章导航

  “娘家人调解室”,情是家乡浓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把乡情运用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既有助于矛盾消除,也能拓宽警民沟通渠道,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的“娘家人调解室”是警务机制的创新,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乡情,是中国人独特的地域之情,是浓得化不开的一股亲情。打乡情牌,把乡情运用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可以说,市公安局城西派出所的“娘家人调解室”是警务机制的创新,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

  永康是著名的五金之都,是制造业强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每年吸引了无数外来人口到这里务工。他们是城市建设者,是“新永康人”,他们在医疗卫生、子女入学等许多方面已经和本地人享受同城待遇。永康的今天离不开他们,永康的明天更需要他们。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工作和生活在永康,永康的文化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他们,但永康毕竟不是他们出生和长大的地方,家乡文化是根,是传统的,是改变不了,所以,不同的区域文化会有不同的影响力。

  在一个城市或在一个单位,老乡之间一般都比较好说,来往可能更频繁一些,这些都极为正常,相同的口音,相同的口味,相同的记忆中的人和事等,因为有太多的“相同”,就有说不完的话,就有掏心窝子的话,引导得当,乡情可激发更多的正能量。

  城西派出所萌发建立“娘家人调解室”无疑有实践而来。是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不同的思想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不同就有矛盾的存在。比如,一句话,在这个地方是有亲和之意的玩笑话,在另外一个地方可能就是对他人的刻毒贬损。新永康人在一个新的地方,生活环境变了,身边的人也变了,加之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性格脾气,自然会让他们有不适之感,难免与周边发生碰撞。磨合过程有摩擦是允许的,但其中的纠纷不处理是不行的。这些纠纷大都属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攻心为上,要让当事人认识到对错,即使被处罚也要让其心服口服。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有时你认为很简单的道理当事人却怎么都听不进去。个人道理也很简单,一般人到一个新的地方,不轻易相信一个人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保护。“娘家人调解室”就是让当事方的老乡参与调解,当然这个老乡是热心社会公益,有一定威望,有一定法律常识的人。“调解时,用家乡话掏心掏肺和当事人分析法律责任和利害关系,让当事人感受到娘家人立场,无形中会拉近距离,提升亲近度、可信度。同时也能拓宽警民沟通渠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位调解员的感受。这种感受也就是建“娘家人调解室”建立的意义所在。

  月是故乡明,情是家乡浓。乡情,会让人的内心变得柔软,让人的情绪变得安定,从社会治理角度看,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实现和睦相处,这是和谐社会的是基础所在。据报道,“娘家人调解室”自10月正式运行,十多天以来,已化解调处涉及感情问题、劳资纠纷等方面矛盾纠纷10多起,有效降低了小矛盾引发大纠纷事件发生,减少了矛盾纠纷积存量。开局良好,希望一路开好。


永康日报 大家说吧 00002 2019-10-21 永康日报2019-10-2100012;永康日报2019-10-2100013;永康日报2019-10-2100016;永康日报2019-10-2100015;永康日报2019-10-2100014 2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