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光艺苑”捐赠映照初心
□本报特约评论员
赵开浪
鲁光将“鲁光艺苑”捐赠给市政府,点点滴滴映照着鲁光回报家乡初心,凝聚着浓浓家乡情,释放出强大正能量。善举映照初心,精神彪炳千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名言,对照鲁光这些天的心情再贴切不过了。鲁光是我市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和体育界人士,10月16日,他把自己在家乡的住宅“鲁光艺苑”捐赠给市政府,凝聚着浓浓家乡情,释放出强大正能量。善举映照初心,精神彪炳千秋。
初心引领方向,初心激励斗志,初心守正护航。能否坚守初心,直接关系人生幸福、事业成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初心常常容易被人们遗忘。由于私心作祟、歪风侵袭、欲望诱惑,以至于“有些人走得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而今年83岁的鲁光,家乡滋养了他的初心,无论是当一名普通记者还是身居中国体育报社社长、总编高位,一直追随初心、践行初心、映照初心。
家乡的山山水水映照着鲁光勤奋善良初心。鲁光的父亲是一名钉秤的五金工匠。做人讲良心,做事要公平,这种纯朴的初心在鲁光童年深深扎下了根。父亲常说,不投机取巧,要脚踏实地。鲁光在高中时有一篇描写观察事物的文章,老师打了80分,后面加了一句评语,如果确实是本人原创,可以再加10分。鲁光找到老师解释。第二篇现场作文,老师盯着他写,看后感叹不已,打了多年来从未给出的最高分87分。这背后是鲁光多年来脚踏实地、刻苦求学的心血结晶。他在小学时读到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故事,被其中的插画深深吸引,绘画作品“罗盛教”被老师打了最高分,就此激发了他热爱绘画的初心。华东师大毕业后,鲁光绘画的天赋全面展示出来,一大批“红烛”“孺子牛”系列作品登上大雅之堂。
北京的日日夜夜映照着鲁光爱国报国初心。鲁光的作品《中国姑娘》中有两段描写二传手孙晋芳:“汗,汗,如雨的汗!原来蓬松漂亮的头发,湿淋淋的,已经粘到一块儿去了。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篝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缕袅袅青烟。”写出如此传神的文章,背后是跟随女排姑娘观察、采访、创作的几十个日日夜夜。《中国姑娘》收录高中语文课本,字里行间透出的女排精神,把鲁光爱国初心转化成报国之志。
捐赠的点点滴滴映照着鲁光回报家乡初心。用他自己的话说,“鲁光艺苑”20岁了,如果比作一个女儿的话,可以出嫁了,“嫁”给政府,既可以了却他多年来的回馈夙愿,又能让“鲁光艺苑”继续发挥书画创作、展览、传播等功能,包括把他喜爱和擅长的“孺子牛”绘画转化成永康人的精神力量。捐赠之前,鲁光和妻子、两个女儿女婿商量,包括打电话征求在美国读书的外甥的意见,全家人对他的高风亮节一致同意。“鲁光艺苑”位于方岩镇两头门村公婆岩山脚下,不仅鲁光本人在此创作了大量文学和书画作品,而且收集了范增等书画界大咖力作,还接待了何振梁、袁伟民、庄则栋等体育界名人。鲁光尽管已80多岁,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他受体育总局邀请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课,坐在台下的姚明听完后上来告诉他,早就听闻鲁光名字。鲁光又到唐先镇秀岩村讲党课,他知道讲具体故事给农村党员听更接地气,从女排的不畏强敌、敢于拼搏故事,到“鲁光艺苑”将发挥桥梁作用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再到如何在孩子童年埋下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受到党员的喜爱。
初心不忘,使命如磐。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鲁光的初心得到了家乡的热切回应,市委、市政府每年拨出50万元弘扬鲁光艺术专项资金。鲁光作为我市走向全国的文化界体育界杰出代表,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使命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