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导航

  手术室里

  开办“幼儿园”

  □通讯员 陈燕艳

  这个暑假,市一医麻醉手术科接待了500余名包皮患儿。为陪伴孩子安全度过手术期,减少孩子对手术的恐惧,该科通过众筹资金,精心布置了儿童等待区,俨然像是开办了一个“幼儿园”(见上图)。原本陌生的孩子们愉快地打成一片,忘记了手术的紧张。

  丁丁小朋友在手术室门口眼含泪花和妈妈说再见,护士阿姨温柔地拉起他的手,鼓励他接受静脉输液。结束后,丁丁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画起了心中的乐园。

  可可小朋友躺在手术台上紧张得直哆嗦,护士长握着他的手轻声安慰,边上还有一位护士姐姐拿着手机播放动画片。手术后,可可开心地说:“不痛呢,就像睡了个午觉一样。”

  明明小朋友从热闹的等待区来到手术间显得有些紧张,护士阿姨为他准备了经严格消毒的画本和笔,让他缓解紧张的情绪。手术后,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张独一无二的奖状。

  在市一医麻醉手术科,这样关于爱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医护人员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交上满意的答卷。

  市一医护士

  练就“读心术”

  □通讯员 朱依帆

  近日的一个深夜,市一医ICU护士吕玲敏正在查房。突然,她发现6床的施阿婆动来动去,就过去连声询问,还拿来纸笔让阿婆写字,可还是不明白阿姨想表达什么。吕玲敏连蒙带猜,终于弄明白原来阿婆是想问自己入院多久了。

  在市一医ICU,像施阿婆这样的患者很多,他们由于气管插管,无法说话,往往只能靠护士去猜测病人想表达的意思。于是,护士们将病人较常表达的语句制作成了小卡片,一张一张地给病人看,让病人点头或摇头示意。如果小卡片里没有,便把纸笔给病人,让他们写出要表达的内容。万一病人不识字,护士就一句一句地问,察言观色,读懂患者的心思。

  市一医ICU护士长吕仙影说,今年是医院“服务质量提升年”,除了精心治疗外,ICU医护人员还会尽量满足病人的精神需求。如1床的阿公喜欢看报纸,视力却不佳,护士便读报纸给他听。有时,护士还会向家属打听病人的喜好,想方设法给病人以慰藉,让病人感受到医院的温馨。


永康日报 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 00006 2019-08-27 永康日报2019-08-2700007;永康日报2019-08-2700008 2 2019年08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