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村后,90多名党员募捐13万元修路款
今年,横桥塘人有望“叶落归根”
□记者 应柳依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离圆梦又近了一步,这件困扰我们祖祖辈辈的烦心事总算提上了解决日程,太感谢这群‘红色’家属了!”日前,当石柱镇横桥塘村民得知新“娘家”永东行政村的90余名党员为他们募得13万元修路款后,高兴极了。
在横桥塘人眼里,修路这事有多重要?90多岁的陆宝康老人说:“多年来有家不能回,在有生之年总想要叶落归根,可一直不通路,儿子也不放心我住在老家。”陆宝康的儿子陆高良将新家安置在石柱镇上,还把他接去同住,虽出行便利,但老人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据悉,横桥塘共有人家十余户,但实际居住的只有两三户,均为老年人。近些年,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租房或买房解决基本居住问题。近20余年来,该地始终未有新房再建。
这条阻碍横桥塘人回家的路实际体验有多差?“与其说是路,不如说是‘田坎’, 到处长满杂草,特别是雨天格外泥泞,连走路都有些困难。” 陆高良指着一处仅有三四十公分的“道路”无奈地说,就是这样一条最宽处不过约1米、最窄仅容一人步行通过的羊肠小道,让100多年历史的横桥塘人渐渐迷失了回家的“路”。
去年,横桥塘经行政村调整被并入永东村,第一件被提上议程的就是修路。上月中旬,在永东村领导班子“撮合”下,90多位“红色”新家属捐款13余万元,加上横桥塘早年募得的13余万元,修路工程终于有了眉目。
这几日,以陆高良为首的横桥塘人陆陆续续返乡走动,激动万分。“由于梅雨季,工程队现在正用石子将‘田坎’砌好,等雨季过后工期就会加快,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修路了。”站在田头,陆高良的眼角有些湿润。
自然村来了一位特殊“上级干部”
□通讯员 徐苹晓
近日,大雨滂沱,榔山殿自然村边的潜溪水位再次出现临界点。
在溪桥上,原榔山殿村老书记郑汉庭看着水势汹汹,正当焦急万分之时,来了一位特殊的“上级干部”,他是大园东村委胡金韶。自从并村后,他们已经来过十几趟了,不仅给小村添置了办公桌,还邀请村主职干部专门为这条小溪整改的事现场办公。村民都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上级干部”。见到胡金韶的到来,老书记仿佛吃了颗定心丸,两人很快沿着潜溪走了一圈,整个村子房前屋后仔细查了个遍。后来又来了几名技术人员,经协商决定断桥泄洪。老书记终于放宽了心。
2018年12月,经行政村规模调整,将大园东、榔山殿、林坑陈、西坑四个村合并为大园东村,是典型的“以强带弱村”。并村后的大园东村一下子成了800多户2000多人的大村。行政村调整怎样并村并人并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园东村书记蒋孟勇很快理清思路,下派本村优秀的村级干部联系各自然村,着手梳理各种问题矛盾。一个月就解决了西坑村民盼了十几年的自来水通村问题,启动了西坑至大园东的连心路,同时会同水务部门拿出了榔山殿自然村的潜溪改造方案。
并村后,村民们还经常会看见不一样的“同村干部”,市、镇两级领导进村指导也变得多起来,村民心里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盼头,期待小村子有更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