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情 广播缘
□金林鲤
“广播响,电灯亮,碾米机棒棒响。”这是我们小时候传唱的歌谣。从小我就喜欢听广播,广播一响,我就跑到广播喇叭底下听,最喜欢听少儿广播节目:“嗒嘀嗒,嗒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当今时代,媒介平台丰富多元化,广播电视也已发展到数字阶段,电视机已经有了等离子、液晶的,有线广播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回想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家里也没有广播,一般人家也买不起半导体收音机,所以能收听院子里大喇叭广播节目已是一种惬意的娱乐享受。小时候,我家住在县城桃花洞三眼井桥附近的道堂,道堂是一座很古气的老庭院。道堂前院大门朝着宽敞的桃花溪畔,门牌号是建设路5号。后院有个小门朝着十八曲巷。绕过弯弯曲曲的十八曲巷走,走到头就是人人向往的解放街,这条解放老街可是当时最繁华的一条街。
记得小时候,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欢端着饭碗去明堂吃,边吃边聊天,有蹲的,有站的,喧闹声中一起收听广播节目。那时,学校偶尔会组织我们学生去电影院看场电影,但大都是教育片,很少有其他娱乐活动。
当时住房拥挤,多数人家都是一家三代同住,往往都是五六人挤在一间房,三四人同睡一张床。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由于家里住房挤,母亲向所在单位城关镇申请了一间宿舍。父母亲要照顾年迈又盲眼的外婆,所以安排我住单位宿舍。我开心地搬进了城关镇宿舍,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并拥有一张供我一人使用的书桌。母亲还带我去解放街的“八间店”,给我买了一个闹钟和一盏漂亮的小台灯,陪伴我读书学习。
出入城关镇政府有两个门,最令我开心的是,每天都可以路过广播站,聆听广播节目。镇里的广播员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扎着两条又粗又长的漂亮大辫子,如电影中的女主角。哇,难怪声音那么甜美哟。母亲告诉我,她叫香仙。人如其名,香仙阿姨不仅长得好看,她身上还散发着一股香味,透着一股特有的文艺范气质。
以前的老宿舍既没有厕所,也没有自来水。宿舍楼下就是一溜长长的自来水管及水槽。醒目的是那一排“铁盒子”,在这些铁盒子中锁着的是一个个小水龙头,一户一水表,水费按表计费。记得晚自习回家,我都是先看会儿书,做完作业,再去楼下洗漱。洗漱完,上楼之前再去趟厕所。去厕所的路上正好路过广播站。每逢家里来了乡下客,晚上没地儿住,母亲都会过来陪我住。有一天晚上,我上厕所迟迟不回,母亲以为出什么事了,于是打着手电筒找了过来,看到我像树桩似地站在厕所窗口旁一动不动,在偷听香仙阿姨播音。也就是那天起,母亲发现我是个“广播迷”。
其实,母亲也很喜欢广播,她还写过好多广播稿。母亲是一位老党员,大家都叫她美珍,她工作积极负责,是一位助人为乐的老乡镇、老党代表。人民的代表人民选,母亲曾被推选为城关镇(公社)、永康、金华、浙江省各级党代表,多次被县广播站请去录制节目。小时候听到广播里传出母亲的声音,觉得特亲特骄傲。当时我就想,等长大了,我也上广播站播音去。
没想长大后,通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我真有幸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乡镇广播员,并分配到古丽镇,与那位美丽的“香仙阿姨”成了同事。有一句老话“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这就是我的一生情——广播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