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西津吟风

文章导航

  纱帽岩和蛤蟆岩的传说

  □周天明

  园周村古称御史第,先祖从丽水莲房迁来,先前驻在英山岭下,到了第四代,丁口越来越多,觉得英山岭下地方狭窄施展不开,就请风水先生选一块宝地拓展基业。

  风水先生来到南溪江大拐弯处兜了一圈,发现这里祥气云集,有升官发财的吉兆,于是就在下潘山后点了几下,并向周家主人面陈一番。周家主人便按先生指点,举家迁到山后安家落户,改村名叫山后周,又叫后川。说来也怪,自从周家迁居后川后,便迅速发达起来,第五代便发了财。有了雄厚的财力,更注重培养子孙,连着三代出进士举人,科甲联缨,加官晋爵,成为当地有名的御史第望族,真应了风水先生升官发财的吉言。更奇怪的是,这里处在南溪江大转弯,滚滚南溪江水在此突然转向北流,又有白云山脉来水的正面冲击,却从未遭受过洪涝灾害,家族安居乐业,人口繁衍兴旺,很快析分出大园、东村、泉口等几个村落。

  又过了几百年,山后周与大园村连成一体,统称园周村,雅号水上莲花,成了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明星村、风景旅游村。每天到这里参观、考察、览胜、休闲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爬长城、探幽窟、逛映湖、问南水,陶醉于山清水秀、桃红柳绿的胜景之中,尽情享受大自然与人力的双重馈赠。

  在众多名胜风景中,有两块岩石显得默默无闻,一块叫纱帽岩,一块叫蛤蟆岩,别说游人不去注意,就是村民也不知道它的真正来历,只当一块像乌纱帽的喻升官;一块像癞蛤蟆的喻发财罢了。其实两块石头大有来历,要知道其中秘密,还得从头说起。

  话说五帝时期,天下洪灾泛滥,尧派鲧治水。鲧用息壤把洪水围起来,洪水越涨越高,息壤也越长越高,以致天帝震怒,派人在羽山杀了鲧。鲧虽然忠心耿耿,任劳任怨,但由于办事不懂变通,终归身首异处,不得善终。“鲧”的呆板执着、简单处事方式被后人诟病,成了一句经典的骂人话。

  到了春秋时期,各路诸侯为了争分周朝天下,大动干戈。有一个叫伯噽的人从楚国逃到吴国。此人吸取鲧的教训,脑袋灵活,随机应变,极力奉承吴王,凡事以吴王喜乐为喜乐,以吴王厌恶为厌恶,因此深得吴王信任,一路飚升到宰相。伯噽贪财好色,为了一己私利,不惜费尽三寸不烂之舌,鼓动吴王放了被擒的越王勾践,诛杀力主抗战的忠臣伍子胥,导致越王勾践有机会积蓄力量,从而把吴国推进灭顶之渊。伯噽认为越国灭了吴国,他的内应起了巨大作用,便向越王讨封,越王一句“反复无常的小人”,一剑封喉要了他的命。后人便把那种口若悬河但不着边际,脑袋灵活却逢场作戏的人称为“伯噽”。

  鲧和伯噽都曾经担任过大任,风流一时,可是结局殊途同归。有一天,两个冤魂碰在一起大倒苦水,认为人心险恶,主子难奉,小民难养。做事刻板的被杀,做事灵活的也被杀,还被老百姓天天当作口头禅咒骂,弄得灵魂都不得安宁,想想觉得好委屈,禁不住眼泪“哗哗”往外流。

  两个人的诉苦抱怨,刚好被巡视路过回石城山的黄帝听到了,黄帝对鲧和伯噽说,做人为官之道在于诚,不能有过多的功利纠葛。你两人身为大臣,一个急于求成,不考虑长久之计,把水暂时封堵住能解决问题吗?一个光打自己的小算盘,全不顾大局和国家利益,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这是你们的为官之道吗?你们觉得死得冤屈,可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啊!

  两人被黄帝训得面红耳赤,连连说知错了,知错了!黄帝考虑到石城山长远发展的需要,也为了让两人有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就对两人说:“你们大事做不好,就做些小事将功补过吧。”说着,就派两人一个任务——参与镇守南溪湾这块石城脚下的风水宝地。鲧有治水特长,且做事认真,敢于担当,黄帝就把他的魂合着息壤,浇成状如纱帽的石础,伫立在南溪江边,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既挡住洪水冲蚀,又托起地面沉浮。伯噽有聚财的本领,善于筹划运作,身手机动敏捷,黄帝就把他的魂合着沙石,铸成匍匐状的丑八怪癞蛤蟆,蹲守在映湖池畔,随时准备灭杀侵扰田禾的害虫,驱赶偷窃成果的蛇鼠。布置完后,黄帝反复告诫他们,一定要收敛行为,争取脱胎换骨。

  鲧和伯噽对黄帝的起用和告诫连连谢恩。两人一个在江边,一个在湖畔,相对而立,一改过去的高调做派,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以至几千年过去了,纱帽不见长高,蛤蟆不见开音,这大概是他们接受了黄帝的训导,改过自新的表现吧!

  当年,那个风水先生看出了能升官发财的吉象,但未道出博大精深的寓意,致使很多人不知道水里莲花为什么开得那么鲜艳,御史故里为什么会像永远挺立潮头的航空母舰,实在有些遗憾了!有诗为证:得蟾折桂影婆娑,砥柱乌纱且可挪。伯噽吴城提鲧事,轩辕山后赋行歌。

  万年起伏新声出,千水回流旧迹磨。一幅美图藏百味,便看禅眼向何多。


永康日报 西津吟风 00015 2019-01-09 永康日报2019-01-0900010;永康日报2019-01-0900011;9185634 2 2019年0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