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村民多姓楼 建村六百多年
后
郑
●后郑村
石城山隧道
东永高速
□见习记者 卢晨冰
后郑村位于前仓镇西南方,距新店之南仅有2公里。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后郑村始居村民姓郑,村以姓氏取名。后来郑家衰亡,楼、李两姓迁入,称后郑。因子孙繁盛,曾改名后盛,现仍称后郑。
后郑村现有130多户,340多个人口,村里有楼、李、周、应、陈、潘等多个姓氏,其中又以楼、李两姓村民居多。
中福在线永康销售厅
特约刊登
地址:五金西路102号
电话:87186789
永康村名探秘
市民政局、永康日报社主办
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协办
建村已有670多年历史
据《楼氏宗谱》记载,后郑村,曾名后盛村,原属新店乡,今属前仓镇。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不仅地处红色革命老区历山的山脚下,还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后吴村相毗邻,更是一面临江二面环水,还有交通便捷的优势。后郑村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广,盛产毛芋等农作物。
《永康县地名志》记载,后郑村地处南溪南畔,地势平坦。村西北有水渠经过,村南有从大陈流下的小溪,三面临溪,水利条件较好。
“鼻祖永贞自武徒,发祥十世襄靖荣,襄靖本支生二子……”这是一首出自于《楼氏宗谱》的后郑村世系歌,这开头描述的就是永康楼氏的由来。
现居于永康的楼氏一族,都是永贞公的后代。永贞公,字子华,生于唐朝永贞年间,曾任宣义郎,世代居于义乌,后来因为游学而迁入武川(即现今的武义),之后又复徙于永康,在许村(许码头)建宅定居讲学,没过多久,又转徙定居惊秋塘。据传,永贞公生性仁厚,饱读诗书,是一位文化大家。自永贞公来永至今,已有1000多年了。
在后郑村世系歌中还有这样一句歌词:“续迁五云至颜六”。这句歌词中的“颜六”说的就是后郑村的始迁公楼会,他是第一个来此定居的楼氏村民。楼会,字元正,行颜六,自从他于宋末元初迁入后郑村,距今已有670多年的历史了。
楼姓源于姒姓
据《楼氏宗谱》记载,后郑楼氏这一脉的祖先,是苦心治水13载,甚至因此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夏朝开国君王大禹。
黄帝历五世而生大禹,大禹因为治水有功得赐姓姒,后来受舜的禅让而称帝。大禹的儿子姒启建立了夏朝,后夏朝为商所灭。
在夏王朝覆灭时,夏桀的两个儿子姒仲和、姒仲礼,为了避祸躲在了会稽(今浙江绍兴)。周灭商后,武王追封为历代先帝后裔,因此寻找到了大禹后代、少康一支的第三十六世孙。据传言,当时周武王曾对这位大禹后代说:“没有树木就不成楼,就像没有水不成根源。”于是,将他的姓改为“楼”,并将他封于杞城(现在的河南杞县),建立杞国,号称“东楼公”。
自此,大禹后裔称为楼氏,尊奉大禹为得姓远祖,东楼公为得姓始祖,世代相传至今,这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郑村楼氏村民都以此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