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五峰走笔

文章导航

  一件的确良衬衫

  长长的暑假,刚好可以空出时间给家里的衣柜来一番清理。整理衣柜时,一件件衣服进进出出,勾起我记忆深处里的一件往事。

  那是20世纪70年代,十六七岁的我就读缙云中学高中部。正值花季,爱美之心萌芽。看到班里双职工家庭的同学上穿橘红色的确良衬衫,下穿白色球鞋,时尚靓丽,引人注目。而我却非常“土气”,常常穿妈妈淘汰的衣服,鞋子是姨妈或妈妈做的布鞋,特别是雨天,老穿一双旧旧的解放鞋,别提多有难看了!

  “要是我也有一件的确良衬衫,那该多好啊!”多少次,我梦见自己也有一件橘红色的的确良衬衫。然而现实呢?我家里条件不好,五口之家,我是长女,兄妹三人跟妈妈下放回乡,全家靠爸爸一个人工资维持生活,不要说的确良衬衫,家里仅有的一件毛衣都要传递着穿,即我长个了给弟弟穿,弟弟穿不着又给妹妹穿。因此对我来说,指望家里买的确良衬衫是不可能的事,只能想别的办法。

  高一暑假时,机会来了。我听说做“粗工”一天可挣八角工钱,就缠着爸爸给我找“粗工”做。烈日当空,我戴着草帽,背着水壶,穿着长衣长裤,跟爸爸来到坐落在城隍山背的县文化馆,见到一位叫郭叔叔的文化馆干部。寒暄几句后,爸爸走了,郭叔叔带我到一幢房子前面,指着墙角的一个大土堆给我布置任务,说是要把这堆土搬到房子下面的一块平地上。我仔细一看,土堆离下面的平地虽然不算远,但要经过一段好几级的台阶呢。不一会儿,来了两个男孩,一个比我大,可能高中毕业了,一个是郭叔叔的儿子,与我同届不同班。郭叔叔拿来畚箕、锄头、扁担和铁锹,让我们“担黄泥”,这样做“粗工”就开始了。我在家是老大,平时要帮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今天这个活,我还真没干过,我能不能吃得消?想着想着,我心里不禁有点害怕起来。

  “向红,该你啦!”郭叔叔的喊话已不容我犹豫了。只见那两个男孩把扁担往肩膀上一放,身子一蹲,扁担两头伸进两只畚箕下面,“呼”一下,身子就站起来,然后迈开脚步,满满两畚箕黄泥就担走了,看着他们的轻松劲,我二话不说也走上前,可蹲下去一试却发现没那么轻松,肩上的扁担像铁板一样压下来,怎么也站不起来。而事实上,郭叔叔给我装的黄泥已经比他们两个要少一些了。看我这样,郭叔叔又把两只畚箕上的黄泥卸去了一些。减轻了重量,这下我也“腾”地站起身来,然后一步一步往下走。下了几级台阶,还要走二十多米的平路。我先用右肩挑,因为平时用右肩比较多。第一趟还好,两三趟后,右肩就疼了,于是就换成左肩,可一会儿左肩也吃不消。接下来,我只好左肩换右肩,右肩换左肩地轮着挑,二十多米的路程就觉得好长好长。中午回家,我就感觉两只肩膀火辣辣的,揭开衣服,往镜子前一照,全都红肿了,可我怕爸妈知道不让我去干活,就没敢告诉他们。下午,我带了条毛巾垫在肩上,咬着牙忍着痛继续挑,好不容易熬到收工,晚上回家躺床上,我是全身酸胀,一摸双肩,上面的肿块像馒头一样大,连翻身都疼着。

  不过,那时毕竟年轻,第二天一觉醒来疲劳全消,我又继续去干活。就这样,我肩上的“馒头”肿了退,退了肿,还不断地脱皮长痂子。如此二十几天,大土堆被我们担掉了,我终于从郭叔叔那领到十六块工钱。

  领到工钱的第一件事,我就央求妈妈带我到商店买橘红色的确良布料。那时是计划经济,商品紧缺,凭票供应。时尚点的布料,县一级商店还买不到,只有到大城市才能得偿所愿。无奈之下,我和妈妈只好扯了一块淡绿底紫红色小碎花的确良布料,并请裁缝师傅做成了衬衫。

  这次暑假,我用二十天劳动体验,圆了一件的确良衬衫梦,这是我的劳动开端,更是我难忘的青春印记和珍贵的精神财富。都说服装是一种记忆,每一种款式的变化都留下时代的年轮,每一个衣柜都有不一样的芳华。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的确良已被纯棉、亚麻所代替,但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不安现状、与命运抗争所做的努力,永远值得回味。

  改革开放40年来,服装从黑灰白变得色彩斑斓,风格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而其中折射的是祖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展现的是中国人因祖国强大而焕发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盛世有华服,太平舞霓裳。窥一斑而知全豹,服装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呢!

  □ 应向红


永康日报 五峰走笔 00015 2018-08-29 永康日报2018-08-2900006;86677;永康日报2018-08-2900008 2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