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建设大美乡村环境

  营造文化自信氛围

  夏溪村成功创建

  “中国楹联文化村”

  [□记者 徐敏               ]

  本报讯 26日上午,记者来到经济开发区夏溪村,发现村口一块“中国楹联文化村”的石碑十分醒目,成了该村的一个新地标。

  “村口立了这块碑之后,感觉整个村的文化气息就更浓厚了。”村民胡大爷笑呵呵地说。

  夏溪村委会主任胡浙岳告诉记者,该村已收到申报“中国楹联文化村”的批复,成为了我市首个获得“中国楹联文化村”殊荣的村庄。

  夏溪村如今是开发区甚至全市有名的富庶村,村民家家有店面,户户入住新房,基本过上了“幼有所长,壮有所用,老有所依”的富足生活。

 “物质上生活提高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要跟上。”胡浙岳说。为此,该村另辟蹊径,在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先后修建了溪湖休闲公园、体育休闲广场等,给村民创造多个休闲健身好去处的同时,也结合村庄历史积淀,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上也做足了文章。

  据资料记载,夏溪,古名夏川、下溪,已有700余年历史,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该村以胡姓为主,族人恪守“以农务本,不废儒业”之祖训,弘扬耕读传家传统,代不乏贤。其中,在宋时有原衢之胡潭先考胡鏊是宋元祐戊辰进士,仕广州太守,顺天府京兆尹。族中还有未仕之邑、郡庠生、廪生、贡士、太学生多达70余人。

  1976年,该村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石刀,2003年后挖掘发现了西晋古墓遗址。这众多的遗迹都展现了夏溪村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去年,该村村两委以提高村民“文化自信”为目标,加大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组织开展修缮老祠堂,建设文化礼堂和文化长廊,举办端午民间书画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提高村民的文化品位。

  楹联的俗称就是对联和对子,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为争创中国楹联文化村,该村专门成立创建小组,确定楹联展示厅场地安排,组织开展诗词、楹联爱好者成立对联创作小组,向村民宣传了《联律通则》,营造了浓厚的楹联文化氛围。

  就在21日晚,该村开展了诗词楹联文化润农家活动,邀请中国诗词学会会员,省、金华市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我市诗词学会顾问胡潍伟为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诗词和楹联创作课。

  胡潍伟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讲述了中国诗词的分类、音韵知识以及律诗、词的简易写作方法等内容,并分享了对联创作中要注重仄起平收、平仄相对、词性相对、勿连平、勿孤平、孤仄等技巧,为村民带来了一场丰盛的精神文化盛宴。

  “自从村里争创中国楹联文化村以来,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练习书法、画画等文化队伍中来,他们的业余生活也透露着文化范。”夏溪村联村干部胡哲说。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7 2018-06-28 永康日报2018-06-2800008;永康日报2018-06-2800009 2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