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进村入户宣传垃圾分类助建美丽乡村

  开发区机关党员“走亲”黄塘下村

  □记者 徐敏

  开发区机关党员向村民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开会座谈、传达精神、交流学习……曾是机关党员心中对主题党日活动的传统印象。而在经济开发区,机关党员的主题党日活动开始有了新变化,活动会选在不同的地点,走村进企深入一线,采用灵活的形式,让主题党日活动更加接地气,不断探索激活“红色细胞”,利于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

  这不,26日上午,在建党97周年来临之际,开发区机关支部第二党小组的党员“走亲”黄塘下村,与该村党员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宣传垃圾分类,了解村情民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垃圾分类后的生活变化

  “阿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条例已正式实施,这也表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由制度化走向法治化,垃圾分类变成了‘分内事’。要是垃圾分类不到位,是会被处罚的。你家里要是有外来人员租住的话,也要让他们多了解了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管理条例。”在黄塘下村,开发区人大工委副主任周高潮带领机关党员一样,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我这些豇豆、黄瓜等蔬菜又大又新鲜,产量也高,说起来还有垃圾分类一半的功劳呢。”谈及垃圾分类后带来的生活变化,正在择豇豆准备午饭的村民章阿婆赞不绝口。

  章阿婆说,以前不管可腐烂垃圾还是不可腐烂垃圾,都是放在同一个垃圾桶里。夏天一到,就容易滋生大量蚊蝇和细菌。现在进行垃圾分类后,像厨房产生的食物类垃圾、果皮壳等可腐烂垃圾单独放一个垃圾桶,每天都及时送到地里给农作物当肥料。这样一来,不仅家里的蚊蝇少了,地里的农作物也长得更好了。

  机关党员走访一圈后发现,在黄塘下村,一些老人虽然不识字,但只要一提起垃圾分类都很清楚,大家都表示很习惯了。他们更多的是把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及时送到地里当肥料。而这也成了该村村民实施垃圾减量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刚开始大家普遍都觉得垃圾分类很麻烦,现在习惯了以后也就成了随手的事。我家三岁的女儿每次扔果皮垃圾都会跑到厨房去扔,说可以给她奶奶送到地里当肥料呢。”村民李女士告诉记者。

  与党员干部心交心,分享美丽乡村建设经验

  黄塘下村位于老东清线边上,全村有村民850多人,外来人口400余人。

  去年,该村村两委在开发区党工委支持下,克难攻坚啃下了硬骨头,破解了遗留10余年的交通“肠梗堵”难题,村民纷纷叫好。

  今年,该村主要在“美”字上做文章,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街角小品打造等工作,向争创美丽乡村秀美村冲刺。

  “现在,兰街村、雅庄村的美丽乡村搞得有声有色,都成功争创了精品村,我们村作为‘隔壁邻居’也得开足马力向先进村看齐。”当日,黄塘下村支书李光明借着机关党员到村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契机,邀请机关党员多多“找茬”,为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

  “我看到村里还保留着以前的老粮仓、老水塔,很有特色,只要稍加改造,就是一处很好的街角小品。”在座谈会上,机关党员纷纷就村里的美丽乡村建设亮点以及不足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机关党员普遍认为该村整体的自然环境很不错,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有个别地方存在乱堆乱放的情况,环境整治还需花大力气、加大力度,并建立长效机制。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听完了机关党员的建议,黄塘下村委会主任王戟表示受益匪浅。该村将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支点,发挥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的带头作用,号召全体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齐抓共管扮靓村庄环境,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

  ■走村入户大调研 党员干部在行动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7 2018-06-28 永康日报2018-06-2800005;永康日报2018-06-2800006;永康日报2018-06-2800007;永康日报2018-06-2800010;永康日报2018-06-2800011;永康日报2018-06-2800012;永康日报2018-06-2800013;永康日报2018-06-2800014;永康日报2018-06-2800015;永康日报2018-06-2800016 2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