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魂深处的猫
对猫最初的印象源于课本里老舍的《猫》。这位我向来觉得亲切的老先生笔下的猫也是极可爱的,“腿脚还不甚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即便是描写猫“古怪”“任性”,也透出一股爱猫人的宽容来。
不知道谁说的:“想当作家先养一只猫。”我虽不想当作家,但也在家中豢养了只猫。我的猫儿通体雪白,毛尖覆着一层灰。平时懒洋洋的,对人爱理不理,怎么唤也唤不来;有时候又很粘人,一睁眼就看见它蹲趴在床边,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弓弓腰,掸掸腿,一股任人抚摸的慵懒。
自我养猫后,常常收到身边长辈的劝诫:“狗养熟,猫养生。猫是冷血动物,你对它好,它也不会回报你的。”我虽有意为猫鸣不平,奈何这个观点已在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长辈们又是出自好心,我也只能诺诺。
怎么会养不熟呢!万物有灵,这小东西更鬼灵着呢。谁对它好它都心知肚明。在你写稿子的时候,它喜欢伏在你膝盖上,打哈欠伸懒腰,安安分分;当你忧愁难过,它又寸步不离地守在你身边。有时候加班晚归,打开门就看到它安静地蹲门前。灯光将我和猫的影子拉得很长,它亦步亦趋跟在我身后,不走近一分,也不远离一毫,隔着恰如其分的距离,与我分享每一个或忧愁、或快乐、或孤独的长夜。
养猫后,我越发理解为何猫同文人相性好。文人青睐猫,大抵是因为他们灵魂深处就卧着一只猫。天性我行我素,内心孤独乃至孤傲,还有那份不会被驯服的真性情。“文学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不论外界影响、潮流趋向、读者选择,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唯有一支笔、一张纸,一些朴素的文字,糅合作家灵魂的呐喊,就像辛辣的香料与清冽的秋露酒共饮教人泪水长流,仅此而已。
试图去理解猫,就像试图人类去理解自己一样徒劳。在夜晚,猫是自如、轻盈的;在一人一猫的相处中,孤独让生命之重浮出海面,我于是看见了——灵魂深处的自我在冰山掩映下熠熠发光。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