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春来荠菜是时鲜
荠菜,又名地菜、地米菜,属耐寒喜凉的野菜,在低温的状况下也能生存。初春时节,荠菜在田埂、草地露出了头,不仅味道鲜美,还有很多食疗功效。
荠菜是儿时早春记忆
冬去春来,早春的阳光照射在方岩镇岩下村的田野上。一大早,村民程贤能便去田野里挖野菜。对他而言,这是一种迎接春天到来的仪式感。程贤能蹲在田里,忙着用剪刀择取新鲜嫩绿的荠菜。看着绿油油的荠菜,时光仿佛回到儿时。“早春的时候,乡下的田间地头常会见到挖荠菜的人。小时候,洗净焯水后拌上香油、蒜泥就开吃了。那种口感、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他说。
在那个没有温室暖棚的年代,过冬蔬菜无论变换什么花样来烹饪都难免久吃生厌。所以,同样鲜绿的荠菜就成了最佳的替代品。荠菜有一种独特的清香,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与任何荤素食材配伍,无疑成为开春第一鲜。
一碗荠菜豆腐羹唤醒整个春天
采挖回家后,程贤能先把所有荠菜摊在桌面上。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产生湿气会沤烂叶子,然后逐个择去枯黄的叶子和杂草,再用清水淘洗去泥沙备用。
“荠菜生吃熟吃都可以,但是生吃鲜香味更足。不但无毒,还可以祛湿、排毒、预防感冒。” 程贤能说,经冬的荠菜吸取了更多的日月天地精华,味道更为醇厚地道。这时的荠菜,叶子、花苞、地根,皆可食用。
程贤能把锅内的水烧开后,就撒一把虾皮和碎豆腐放进去煮到翻滚。然后把切碎的荠菜铲到锅里,再用勺子挖一点猪油和盐在这一锅汤里调味。雾气袅袅间,一大碗嫩白翠绿的荠菜豆腐羹就做好了。喝上一口热气腾腾的荠菜豆腐羹,春的味道立马在舌尖上绽开。
每个永康人的记忆中,总有些味道,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香醇。这味道可以是街坊小吃,亦可是登入大雅之堂的佳肴。每个味道的背后或是乡愁,或是儿时记忆,都是一段历久弥新的故事。
”
扫一扫
加入美食群
小贴士
如何分辨荠菜?
采挖时,要学会用叶子来辨识。幼年期的荠菜比较难分辨。它和蒲公英长得很像,但是荠菜发芽比较早,而且叶子凹凸不平,就像长着很多片小叶子一样,而且叶子不会太长,叶子背面没什么毛,相对来说较为光滑。
成年的荠菜相对好辨认。一般会有四五根花杆子直立起来,就像韭菜花、蒜苗花。它的杆子是圆形的,上面有分叉,也有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