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点击

文章导航

  这两年我市结婚人数为何走低

  对应出生人口处于低谷期,过后或将回升

  年关将至,与未婚年轻人们有关的恋爱、催婚等主题又将列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席间不乏“难嫁”“难娶”等自嘲话语。

  那么,近年来我市结婚人数有哪些变化呢?9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去年我市一共办理结婚登记4060对,为2005年来新低。数据显示,历年来我市结婚登记的人数基本保持在四五千对水平。此前结婚登记量最低的出现在2016年,为4138对。而在2010—2014年间,结婚人数则均为5000对以上。

  有人说,结婚人数走低是因为现在处于婚育年龄的80后、90后婚姻观念趋向淡薄;有人说,这不应该归因于当下适龄青年的生活态度,他们这一代本来就多为独生子女,毕业后生存压力大,晚点结婚很正常;有人说,这跟本地的婚嫁风俗有关,过了特定年份,结婚人数自然会恢复原有水平……

  对婚姻看法多元

  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要有共同成长的空间,能够互相帮得上忙。”在总部中心上班的白领小高今年26岁,她希望未来的伴侣能够长得好看、三观合适。“我比较随缘,至于房车,是加分项吧。”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抱着这种心态的青年为数不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保持单身,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第一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做事,有时还觉得婚姻牵涉的人太多、太过麻烦。“我自己还像小孩一样,如果不是家里老催,我还是比较喜欢单身生活。”

  27岁的青年阿文表示自己很想要组成家庭:“我觉得家庭能够让我稳定下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很有安全感。”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踏入婚姻,他都感到紧迫,现在他订婚半年了,计划今年举办婚礼。他的未婚妻对于未来并没有太多要求:“我希望可以独立一点,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双方家长可能都太紧张了。我很感谢家长们的照顾,也很希望他们能给我们留足空间。”

  “努力工作,改变命运,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我就想多赚点钱、合理投资。”我市青年小林目前在杭工作。他就是因为家里安排了太多相亲而“离家出走”的。他认为靠相亲是找不到真爱的。“不排除通过相亲而促成美满姻缘的可能,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更悲观一点,我这辈子都可能遇不到所谓真爱,所以为了防止晚年凄凉,我现在就应该多赚点钱。”

  随着时代发展,部分青年人生选择的多样化,可能是结婚人数下降的原因之一,但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能说明。

  风俗对婚姻选择

  未造成太多影响

  知名红娘孔香翠介绍,我市的结婚风俗各有各的说法,例如,女孩岁数逢单不能结婚、“无春年”不宜结婚等。

  所谓“无春年”就是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虽然民间盛传寡年无春“不宜结婚”,但这完全是历法按一定规律编排的结果,全年无“立春”的情况,在19年中便会出现7次。

  比如:1991年羊年、1994年狗年、1997年牛年、2000年龙年、2002年马年、2005年鸡年、2008年鼠年、2010年虎年、2013年蛇年、2016年猴年、2019年猪年都是“无春”年。

  这会影响到每年的结婚人数吗?对比登记结婚人数图,可以发现2010年、2013年虽然是“无春年”,但结婚人口数量都位于高位。尤其2013年,登记结婚5400对,为近13年来最高,可见“无春年”的风俗并未对市民的婚姻选择造成太多影响。

  出生人口骤降

  与结婚人数减少有关

  根据市统计局给出的永康市1989—2000年每年出生的人口数来看,我们可以发现12年间出生人口数最少的是1993年,仅4446人。而1992年,也仅为4670人。1995年后数据开始逐渐回升,可以看出这段低谷期对应的是2015年以来结婚人数的阶段性低点。

  可见出生人口少与结婚人数减少之间有必然联系。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若这个结论成立,接下去我市结婚人数也将随1995年后出生人口的递增而逐渐上升。

  □记者 俞夏冰

  新闻热一度


永康日报 社会点击 00005 2018-01-11 永康日报2018-01-1100005;永康日报2018-01-1100007;71960;永康日报2018-01-1100009;永康日报2018-01-1100006;永康日报2018-01-1100008;永康日报2018-01-1100010 2 2018年0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