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美食吃货

文章导航

  熬好红糖过新年

  这段时间,上考红糖又迎来新一年的忙季,村上的红糖总厂人头攒动,来厂里制糖、购糖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临近年关,市民朋友们都要在家里备红糖,迎接新春的到来。

  50公斤糖梗 “蜕变”成5公斤红糖

  现场,工人们用榨糖机将糖梗里的糖水挤压出来,就送到了熬制红糖的灶台。灶台上八口大铁锅一字排开。将糖水倒入第一口锅,即用猛火烧,再舀到第二口、第三口……上考红糖合作社负责人徐献楼说,他们在榨汁第一步便有第一道过滤蔗渣,八口大锅相连一共有三道过滤。只见糖锅前的制糖师傅用沫勺不断将漂浮物打捞,倒入沫桶,而锅内的糖汁则通过杂质滤网进入到下一口锅。浮垢一次次被打捞起,糖汁顺着滤网滑落,颜色也悄然改变。

  捞净糖沫的糖汁,被依次倒到下一口锅中,等糖汁中的水分慢慢蒸发,锅里翻滚的白浆也渐渐变成了浓稠的红糖浆。在整个熬糖的工序中绝不添加任何东西,所出红糖原汁原味。

  徐献楼说,在熬糖的过程中,整个连环锅灶一直不停火,要一直熬。只有这样,每个锅中的汁水都会蒸发掉一部分,最后变成浓浓的糖浆。过程中需要制糖师傅根据自己的经验不断搅拌,控制火候和糖浆成色。

  熬糖师傅观察糖浆的熬制情况,等到他认为已恰到好处时,用勺子将锅内的糖浆倒在已在一旁“等候多时”的木质糖槽内。

  “糖浆煎好出锅后必须要晾干,制糖师傅要将盛有糖浆的木制槽床运到阴凉地,用铁锨不断搅拌,使其迅速蒸发剩余的水分,冷却成固体后,用铁锨反复碾压,使糖浆从糊状变成粉末状,最后才能做成红糖。”老师傅强调,糖浆变成红糖的过程需要不断翻转,否则红糖容易结块。

  水分少、糖分高的50公斤糖梗历经榨汁、上灶、去杂、熬制、打糖、做糖等流程,花费近半小时,最终能产出5公斤左右的上考红糖。在整个熬糖的过程中,绝不含任何添加剂,所出的红糖都是原汁原味。

  飘香百年自然醇厚

  唐先镇上考村,这个朴实村落承载着百年榨糖的记忆。

  “以前是用木车牛力绞糖,随着时代发展,我们用压榨机代替,但是老一辈的熬糖技术是一辈又一辈地沿袭下来了。”徐献楼介绍,上考红糖品质好不仅与技艺有关还离不开一个原因——就是上考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于上考村土质优良,所产的糖蔗品质好,所榨汁的红糖鲜甜味足。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晓上考红糖的文化,上考村连续举办了13届红糖文化旅游节,并在2015年注册了商标。并研发出一系列红糖产品:糖籽、姜糖、米胖糖、红糖麻花……2017年统一上考红糖商标的内外包装。

  每一块上考红糖,“跋涉”过种植、砍收、熬煮等繁琐地工序,才能抵达我们的口与胃。时光流传,红糖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只是味蕾感受和营养补给,更代表着家,代表着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每个永康人的记忆中,总有些味道,在时间的沉淀下愈发香醇。这味道可以是街坊小吃,亦可是登入大雅之堂的佳肴。每个味道的背后或是乡愁,或是儿时记忆,都是一段历久弥新的故事。

  ”

  扫一扫加入美食群


永康日报 美食吃货 00013 2017-12-23 永康日报2017-12-2300017;永康日报2017-12-2300019;永康日报2017-12-2300018;永康日报2017-12-2300020;永康日报2017-12-2300021;永康日报2017-12-2300022;永康日报2017-12-2300024;永康日报2017-12-2300023;永康日报2017-12-2300025;永康日报2017-12-2300026;永康日报2017-12-2300027 2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