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满团:啃“硬骨头”为群众办实事
![]() |
当村干部,大家都看着你,凡事都要带头,否则整个村的工作就没法开展。
■永组文
唐先镇长川村是一个大村,有740多户2200多名村民。要当好这样一个大家的一家之长,并不容易。该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施满团一干就是27年,其中村委会主任当了27年,书记村长一肩挑20年。
带头拆迁:推动“三改一拆”
长川村位于东永二线路边。在大路边,原先有一片自发形成的小工业区,最早的厂房,已经建成近20年。
今年,为响应“三改一拆”号召,这一片厂房要拆除复耕。施满团家也有1000多平方米厂房要拆除。
“如果我不拆,那大家肯定都看着我的,整个村就没法开展工作了。”镇干部做了思想工作,施满团自己也想了很多,最终他下定决心,带头拆除。
做这个决定,除了要损失几十万元,施满团还要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少村民赶到我家,说我这么没用,就这么几幢厂房都保不住。”对此,施满团的理由只有一个,“我自己都带头拆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最终,长川村拆违工作顺利开展。小工业区内的私人违法建筑,都清理完毕。
筹措资金:修祠堂建食堂
长川村基础薄弱,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村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今年干了几件实事,修缮了祠堂、建好了老年食堂、修了一条森林防火道。
长川村的施氏总祠,门前有一座小广场,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里卖菜的小集市、村民跳广场舞都在这里。祠堂有近百年的历史,曾经有着“一个祠堂横跨东阳和永康”的典故。这座祠堂,一度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戏在东阳做,人在永康看。但是10多年前,因为年久失修,祠堂几乎处于封闭状态。但是村民办白喜事,家里没有厅堂,还是会放到祠堂。
“今年,磐安发生一起大会堂坍塌事故,我就想,我们村的祠堂也一定要修好,不然出了事故,谁都负不起这个责任。”施满团说。
修祠堂,钱从哪里来。 施满团和村干部一起,到上级争取政策,但还有一部分需自筹。他们又分头找村民筹资,经过努力,共筹得村民捐款近10万元。
“现在已经花费了近50万元,拨款和自筹款可能要不够了,到时候预算出来,还差多少,我们几个村干部来补。”施满团说。
已经接近完工的祠堂,分别设置了活动室、阅览室,老年食堂也即将开张,届时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到老年食堂就餐。
“祠堂修好了,我们肯定欢迎,毕竟是很有历史的。况且,我们还多了个地方玩。”村民这样说。
今年,长川村还建成了黄介山到塔坞岭脚的森林防火道,这条防火道长2公里,宽3米,真正的作用是森林防火,平时供村民散步锻炼。现在,每天早上都有几十位村民结伴散步。建森林防火道需要的土地补偿款,也是拨款加村民自筹。
眼下,长川村上游的东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施工。“村里马上要修引水渠,方便农户灌溉,你们夫妻俩如果有空,能不能帮村里干两天活。”在采访中,施满团见到村民,不忘和村民交流工作。他说,村里要赶在结冻前,把引水渠修好。